首页 > 都市重生 > 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 > 第144章 星尘与铁砧的共鸣

第144章 星尘与铁砧的共鸣(2/2)

目录

她立刻组织人手,对飞溅碎片的材料和发光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发现,这并非简单的冲击发光,而是由于“微纳阻滞结构”在瞬间破碎时,其内部的特定界面产生了极高的局部电场,激发了掺杂在材料中的稀土元素,从而释放出特征光谱的荧光!

这个偶然的发现,让季岚如获至宝!

“标记!这就是天然的标记手段!”她激动地对苏桐说,“如果我们能把这种‘破碎发光’的特性,设计到‘智能星尘’中,那么每一颗被动能武器撞击、摧毁的‘星尘’,都会在死亡的瞬间,用一道特定光谱的微光,来‘呼喊’出它被击中的位置和信息!这比我们设想中的电子标记更简单、更可靠、更难以干扰!”

一个全新的、跨越天地界限的技术闭环,似乎正在形成:

地面装甲的“微纳阻滞结构”在抵御冲击时,意外展现了“破碎发光”的标记潜力;

这种潜力被“巡天”项目捕捉,计划用于提升太空“智能星尘”的信息感知能力;

而对“智能星尘”更高级功能的需求,又反过来对“灵枢”打印技术和多功能微纳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着地面技术向更精细、更智能的方向进化。

陈北玄在听取这项跨领域、跨尺度联动的汇报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他看着屏幕上并排显示的:太空轨道上设想中的“智能星尘”网络,地面试验中飞溅的、发出微光的装甲碎片,以及在显微镜下呈现出复杂三维结构的“微纳阻滞单元”……

“星尘与铁砧……”他轻声说道,仿佛在吟诵一句诗,“一个向上探索至星海,一个向下深耕于大地。看似遥远,却在能量的释放与转化的瞬间,产生了如此美妙的共鸣。”

他意识到,719厂正在走出一条独特的技术发展路径。它不是线性的追赶,也不是孤立的突破,而是一种立体的、网络化的、不同领域和技术层级之间相互激发、相互滋养的协同进化。

“继续深化研究。”陈北玄指示,“将‘破碎发光标记’机制纳入‘智能星尘’的设计考量。同时,苏桐、崔浩,你们要系统研究这种发光现象的机理和可控性,看看能否在地面装甲的损伤自评估方面,也开发出实用的应用。”

星尘的微光与铁砧的轰鸣,在这片致力于守护的土地上,交织成一曲跨越维度的科技交响。这共鸣声很微弱,却仿佛蕴含着改变未来攻防格局的无限力量。向上,向下,向内,向外……719厂的科技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开枝散叶,茁壮成长。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