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星火初燃(1/2)
“火种”计划的提出,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深蓝实验室内部激起了巨大的波澜。质疑、困惑、乃至一丝被失败逼到绝境后的疯狂期待,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陈北玄深知,这种颠覆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蓝图阶段,必须尽快用哪怕最微小的实验证据来验证其可行性,否则士气将在空想中消耗殆尽。他亲自挂帅,从“后羿”三个团队中抽调了数名思维最活跃、最不墨守成规的年轻骨干,组成了一个精干的“火种”先遣组,并赋予了他们最高的权限,可以调用实验室内任何非核心禁区的设备资源。
他们没有固定的办公区域,更像是一群游荡在实验室各个角落的“幽灵”,围绕着陈北玄提出的几个核心假设,进行着天马行空却又目标明确的探索。
假设一:瞬态压电效应。
苏桐带领一名团队成员,将目光投向了传统的压电陶瓷,如PZT(锆钛酸铅)。但他们要挑战的,是其在高应变率冲击下的响应极限。他们不再追求材料的宏观强度,而是专注于设计特殊的微观结构——制备出具有定向孔隙的蜂窝状PZT结构,或者尝试将PZT以纳米线的形式嵌入到柔性基底中。理论计算表明,这种结构在受到瞬间压缩时,可能产生比块体材料高数个数量级的瞬时电压。
第一次验证实验在一个小型气炮上进行。当一枚微型弹丸以高速撞击特制的多孔PZT靶板时,连接靶板的示波器屏幕上,果然捕捉到了一道极其短暂、但峰值电压远超预期的电脉冲!
“有信号!虽然持续时间只有几百纳秒,但电压峰值达到了千伏级别!”负责监测的研究员激动地喊道。这证明了在极端冲击下,通过结构设计,确实可以激发强大的瞬发电能。
假设二:冲击诱导相变热电效应。
Path B过来的一名年轻博士则瞄准了一种特殊的形状记忆合金。这种合金在特定临界应力下会发生剧烈的马氏体相变,并伴随显着的热量吸收或释放(潜热)。他设想,如果将其与高热电优值的材料(如碲化铋)以薄膜形式交替复合,在冲击应力触发相变的瞬间,巨大的潜热流经热电材料,是否能在其两端产生可测量的瞬时电压?
制备这样的复合薄膜极具挑战。他们采用了磁控溅射的方法,在真空环境下,于特定的基底上交替沉积出仅有几百纳米厚的形状记忆合金层和热电材料层。测试时,用高能激光脉冲模拟瞬时热冲击。结果同样令人振奋——在激光脉冲击中复合薄膜的瞬间,精密电极检测到了清晰的电压信号,其幅值与理论预测在同一数量级!
假设三:非平衡等离子体俘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