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异轨与“火种”(1/2)
失败的报告如同深秋的寒雨,冷彻心扉。陈北玄独自坐在办公室,面前摊开着三份厚厚的、记录着挫折与瓶颈的技术总结。窗外,719厂的灯火依旧,但他知道,深蓝实验室里的士气正徘徊在低谷。
常规的路径似乎都走到了各自的尽头,或者至少是短期内难以逾越的鸿沟。Path A 触及工艺天花板,Path B 受困于材料物理极限,Path C 则徘徊在基础研究的迷雾中。继续沿着原有轨道投入资源,很可能只是边际效益递减的消耗战。
“必须跳出框架……”陈北玄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的目光扫过书架,掠过那些代表着旧时代技术巅峰的着作,最终停留在窗外无垠的夜空。超越时代的见识,在此刻并非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供了打破思维桎梏的勇气。
他闭上眼,脑海中不是具体的化学公式或工艺参数,而是更底层的物理图像:能量的吸收、转移、耗散。“灰烬”的本质是极致的动能和随之而来的热机械能。对抗它,不一定非要硬碰硬地阻挡,是否可以……引导?转化?甚至……利用?
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念头,如同暗夜中的闪电,骤然划过他的脑海。
他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向深蓝实验室,没有去任何一条现有路径的区域,而是径直走进了那间储备着各种前沿实验设备、有时也用于跨界头脑风暴的“创新孵化室”。他召集了赵磊、苏桐以及各路径的核心骨干,但没有让他们携带任何项目资料。
“今天,我们忘记‘神盾’、‘精卫’和‘夸父’。”陈北玄的开场白让所有人愕然,“忘记陶瓷,忘记非晶合金,忘记梯度材料。”
他在白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一个弹头撞击装甲。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盾’更坚固,更能抗。但今天,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当无法完全阻挡的能量冲击而来时,除了硬抗,我们还能做什么?”
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颠覆性的概念方向,并赋予了它一个代号——“火种”。
“‘火种’计划的核心思想,不是被动防御,而是‘能量转化与再利用’。”
他阐述着这个听起来如同科幻的概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