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 > 第95章 迷雾中的交易

第95章 迷雾中的交易(1/2)

目录

与彼得洛夫团队的“技术交流”被安排在719厂内部一个经过特殊处理的会议室进行。这里看似平常,却布满了最先进的防窃听与反监控设备,确保交流内容不会以任何意外方式泄露。窗外阳光明媚,室内却弥漫着无形的硝烟。

赵磊作为主汇报人,站在投影前,神情沉稳,甚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分享研发艰辛的坦诚。他身后的屏幕上,展示着精心准备的PPT——《高纯度碳化硅陶瓷烧结过程中的关键挑战与初步探索》。

“彼得洛夫先生,各位同仁,”赵磊的开场白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严谨,“众所周知,碳化硅陶瓷是应对未来威胁的潜在关键材料。但其产业化应用,一直受限于致密化困难和本征脆性。在过去的一年多里,我们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也走了不少弯路。”

他开始“分享”苏桐团队在早期粉体研究阶段遇到的真实困境——如何控制粉体粒径分布、如何避免硬团聚、不同形貌粉体对烧结活性的影响……他展示了大量真实的、但并非最核心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和性能数据曲线,这些数据足以证明719厂在此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并且一度举步维艰。

彼得洛夫和他带来的两名技术专家听得非常专注,不时低头记录。当赵磊提到他们曾尝试某种“高能球磨结合气氛保护”的粉体处理工艺,结果因为引入过多杂质而导致烧结体性能骤降时,一位俄方专家甚至微微点头,似乎在他们自己的研究中也遇到过类似问题。

“那么,赵工,贵方是如何突破粉体形貌控制这一瓶颈的呢?”彼得洛夫适时发问,灰蓝色的眼睛紧盯着赵磊。

赵磊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容:“坦白说,我们并未完全突破。我们目前采用的是一种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法,但工艺窗口极其狭窄,对前驱体纯度和反应温度控制要求极为苛刻,成品率至今仍不理想。我们推测,可能需要在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耦合模型上取得更深刻的认知,但这需要时间和大量的计算资源。”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一个真实存在、但并非他们真正突破方向的理论难题,并展示了几个复杂且尚未完全验证的数学模型方向。

整个汇报过程,赵磊表现得像一位毫无保留、乐于分享的学者,将一条充满荆棘、看似远未走到尽头的技术路径清晰地展现在对方面前。他给出的数据真实(虽然是过去的),思路清晰(虽然是片面的),困境明确(虽然是夸大或已解决的),足以让顶尖专家相信,这就是719厂目前主要的技术方向,并且距离成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汇报结束后,进入了“自由讨论”环节。彼得洛夫方面也按照约定,分享了更多一些关于“新型穿甲弹”在不同倾角、不同背板支撑条件下的侵彻数据,这些数据对于完善“后羿”计划的测试模型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陈总,赵工,”彼得洛夫在交流结束时,显得颇为满意,“非常感谢贵方的坦诚分享。这让我们对贵方扎实的研究功底深感敬佩。我们也相信,面对共同的挑战,开放的思想碰撞远比闭门造车更为有效。期待我们未来能有更深入的合作。”

陈北玄与他握手,笑容得体:“我们也受益匪浅,彼得洛夫先生。技术的前沿探索如同在迷雾中航行,相互借鉴灯塔的方位,总能让我们少触一些暗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