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来自“野火”的压力(1/2)
林雪的信息像一道冰冷的电流,瞬间击穿了“后羿”计划初现的曙光所带来的短暂振奋。“野火”阶段——这个代号本身就充满了侵略性与紧迫感,意味着“灰烬”项目不再局限于实验室的理论探索,很可能已经进入了原型制备、性能验证,甚至小规模测试的关键时期。
压力如同实质般笼罩在深蓝实验室上空。赵磊立刻召集了所有核心骨干,传达了这一严峻信息。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和纸张翻动的细微声响。苏桐刚刚因粉体突破而带来的喜悦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时间赛跑的窒息感。
“同志们,‘野火’已经点燃。”赵磊的声音低沉而沙哑,眼中布满了血丝,“我们没有时间再按部就班地摸索了。对手不会等我们。我们必须调整策略,加快节奏,敢于冒险!”
他提出了新的、更为激进的研究方针:
1. Path A (“神盾”)极限冲刺: 苏桐团队必须在现有球形粉体突破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烧结工艺,尝试更高温度、更高压力的极端烧结条件,力求在短期内将新型陶瓷的综合性能推向现有技术体系下的理论极限。同时,开始设计并试制基于这种新材料的、尺寸更大的装甲模块,为后续的实弹验证做准备。
2. Path B (“精卫”)并行验证: 不再拘泥于完美的界面结合理论,采用 “高通量制备与筛选” 策略。利用组合材料学的方法,一次性制备数十甚至上百种不同成分、不同工艺的非晶态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小样,通过快速自动化测试平台,筛选出其中性能最优的几种组合,再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这是一种用资源和效率换取时间的策略。
3. Path C (“夸父”)聚焦突破: 集中力量攻克那个偶然发现的稀土掺杂氮化铝体系。不惜代价,研究其掺杂机理、相稳定范围、以及宏观块体材料的可控制备工艺。这条路径风险最高,但一旦成功,回报也可能最大。
实验室的节奏瞬间提速,进入了近乎疯狂的“冲刺”状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