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 > 第56章 评估组的尖锐问题

第56章 评估组的尖锐问题(2/2)

目录

陈北玄早有准备:“您的问题非常关键。关于批量生产,我们正在制定详细的工艺规范和质量控制体系。电机绕线、磁钢装配等关键工序,我们已经开始规划半自动化生产线。关于供应链,我们采取了双轨策略:一方面,我们正在与国内有潜力的半导体企业接触,推动Sic器件的国产化替代研发,并已取得初步进展;另一方面,对于初期批次,我们通过多元化渠道采购关键元器件,并建立了严格的入库检验和库存管理制度,以降低单一来源风险。同时,我们的控制器设计具有一定的容错和降级能力,即使个别器件出现问题,系统仍能维持基本运行。”

他的回答展现了清晰的规划和风险意识,让提问者微微点头。

随后,一位战略专家的问题更加宏观:“‘麒麟’的电传动路线,与传统机械传动相比,在后勤维护、人员培训、能源补给(如果需要大功率充电设施)等方面,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你们是否评估过这些体系性变革的成本和可行性?会不会因为配套跟不上,导致‘麒麟’即使造出来,也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这个问题超越了技术本身,直指装备体系变革的深层矛盾。

陈北玄深吸一口气,郑重回答:“我们完全认同您的担忧。任何主战装备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我们已经开始着手研究相应的保障方案:例如,开发模块化的现场维修工具和检测设备;编写针对电传动系统的维护手册和培训教材;探索基于野战电站的快速充电方案。我们认为,新装备必然带来新体系,而新体系的建设需要时间。‘麒麟’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平台本身,更在于它倒逼整个陆军装备保障体系向信息化、电动化、智能化升级的牵引作用。这是一个伴随装备发展必须解决的课题,我们愿意作为先行者,为后续部队列装摸索经验。”

他的回答,将问题从负担提升到了机遇的高度,展现了长远的战略眼光。

质询持续了整整一天。评估组的问题一个比一个深入,一个比一个尖锐,涉及技术细节、项目管理、成本控制、安全保密等方方面面。陈北玄和他的团队,凭借对项目的深刻理解和扎实的前期工作,一一进行了坦诚而有力的回应。他们不回避问题,不夸大成果,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当会议结束时,秦将军的脸上依旧看不出什么表情,他只是简单地总结道:“情况我们了解了。评估组需要进行内部讨论。”

评估组离开后,周卫国几乎虚脱在椅子上,擦着额头的冷汗:“我的老天爷,这比打仗还累!”

陈北玄也感到一阵疲惫,但眼神却更加明亮。他知道,这场尖锐的质询,虽然充满压力,却也是一次难得的“体检”和“淬火”。评估组提出的许多问题,正是“麒麟”未来走向战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他们都已经将自己最真实、最完整的一面,呈现给了国家。剩下的,就是等待历史的抉择。而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做好了继续奋战,迎接任何挑战的准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