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 > 第56章 评估组的尖锐问题

第56章 评估组的尖锐问题(1/2)

目录

总部联合评估组的到来,比预想中更快,阵容也更为庞大。带队的是总装备部一位资深的技术中将,姓秦,不苟言笑,眼神锐利如鹰。成员包括来自顶尖研究院所的院士、负责装备体系规划的战略专家、经验丰富的生产质量管理者,以及几位神情冷峻、几乎不说话的安全部门官员。

评估会议在719厂最大的会议室举行,气氛庄重甚至有些压抑。对面坐着的是决定“麒麟”命运的人,而这边,是以陈北玄为首的719厂技术团队。

没有过多的寒暄,秦将军直接宣布评估开始。首先由陈北玄进行项目总体汇报。他早已准备充分,利用精心制作的图表和视频,清晰阐述了“麒麟”项目的立项背景、技术路线选择、关键突破以及未来展望。他的汇报逻辑严谨,数据翔实,语言精准,即便是最挑剔的专家也微微颔首。

然而,真正的考验在汇报后的质询环节。

一位戴着厚厚眼镜的材料院士率先发难,他指着“麒麟”复合装甲的性能数据:“陈总师,你们公布的这种碳化硅复合装甲的抗穿甲弹能力,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国际上某些严格保密的数据。请问,你们的陶瓷相配方、烧结工艺,特别是界面结合强度的关键参数,是如何确定的?有没有参考或借鉴国外某些……未公开的技术?”

问题极其尖锐,直指技术核心和来源。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陈北玄身上。周卫国的手心捏了一把汗。

陈北玄面色平静,从容应答:“院士,我们的材料研发有完整的实验记录。初期,我们与华东理工大学进行了联合攻关,其理论基础来源于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陶瓷增韧和界面优化的论文。具体的配方和工艺参数,是我们团队在数百次烧结试验中,通过正交试验法,结合扫描电镜(SE)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不断调整和优化得到的。所有原始实验数据、失败案例和分析报告都可以随时调阅。我们追求的是在现有理论框架下的工程最优解,而非复制任何特定技术。”

他回答得有理有据,既说明了合作背景,又强调了自主实验过程,完美地避开了“来源”陷阱。

接着,一位生产管理专家提问:“电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如大功率永磁电机和Sic控制器,其设计、材料和工艺都非常前沿。以719厂现有的工业基础,如何保证其批量生产的质量一致性和可靠性?尤其是Sic功率模块,国内供应链几乎空白,你们如何解决‘卡脖子’风险?”

这个问题点出了“麒麟”项目从样机走向装备的核心痛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