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 > 第43章 电机绕组的困境

第43章 电机绕组的困境(2/2)

目录

绕线过程更是对耐心和细心的极致考验。由于是手工绕制,力度不均匀会导致线圈松紧不一,影响最终的电磁性能。陈北玄要求小张和小李,跟着钱师傅,一个槽一个槽地手动绕线,每绕完一匝都要用特制的塑料刮板进行整理和压实,确保线圈在槽内紧密整齐。这个过程极其缓慢,而且枯燥至极。一天下来,手臂酸麻,眼睛发花,也未必能完成一个极相组的绕制。

第三路,探索绝缘处理。 在特种绝缘材料到位之前,他们尝试使用厂里能找到的性能最好的F级绝缘漆,并采用了多次浸渍、烘烤的工艺,试图提升耐温等级。陈北玄甚至设计了一个简易的局部加热装置,模拟电机运行时绕组的热点,对处理后的线棒进行加速老化测试。

日子在一次次失败和摸索中流逝。第一套用手工绞合“伪利兹线”绕制的绕组,在初步的电阻和电感测试中,三相参数不平衡度远超标准。拆掉重来!

第二套绕组,在浸漆烘干后,发现局部有漆瘤,可能导致运行时放电击穿。小心剔除,局部修补!

第三套绕组,在端部成型时,由于固定不牢,在模拟振动测试中发生了松动。重新设计端部绑扎方案!

实验室里弥漫着绝缘漆和汗水混合的气味,地上堆满了废弃的线头和失败的线棒。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但眼神却依旧执着。他们都知道,这是在为“麒麟”打造一颗强有力的“中国心”,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没有捷径可走。

就在特种材料采购迟迟没有进展,大家几乎要对手工绕制失去信心的时候,钱师傅在一次尝试中,偶然调整了手工绞线的节距和张力,绕制出的新一组线圈,其交流电阻测试结果竟然有了明显改善!

这个微小的突破,让所有人精神一振。陈北玄立刻抓住这个现象,组织大家系统性地试验不同绞合参数对性能的影响,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虽然效率低下,但能够满足基本原理样机要求的手工绕制工艺规范。

当第一台完整的、闪烁着新漆光泽的定子绕组终于制作完成,并通过了基本的电气性能和初步的绝缘耐压测试时,实验室里爆发出了一阵压抑已久的欢呼!

这看似只是电传动万里长征中微不足道的一小步,却标志着719厂成功突破了全电驱动首个核心部件的工艺壁垒。它不仅仅是一个绕组,更是一种信念的象征——证明即使没有现成的条件,依靠智慧和汗水,他们同样能够叩开尖端技术的大门。

陈北玄抚摸着那台凝聚了无数心血的定子铁芯,知道更严峻的考验——磁钢安装、转子动平衡、电机总装与测试——还在后面。但至少,他们已经在迷雾中,踏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电机绕组的困境,被他们用最原始也最坚韧的方式,强行凿开了一道缝隙。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