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总线控制器的难题(2/2)
这样的对话,每天都要重复几十次。实验室里堆满了写满逻辑方程和状态转换图的草稿纸,垃圾桶里塞满了打印出来的失败仿真波形图。小张和小李的眼圈越来越黑,但眼神却越来越专注。他们正在经历着一名数字电路工程师最为艰苦,也是成长最快的阶段。
除了逻辑设计的挑战,资源的限制也日益凸显。他们手头那片Ep5064芯片,资源极其有限,只有64个宏单元。随着代码规模的扩大,综合报告不断提示“资源利用率超过90%”、“时序无法满足”。他们不得不对代码进行反复优化,剔除冗余逻辑,采用更节省资源的编码方式,甚至牺牲一些性能来换取实现的可行性。
“陈工,要不……我们申请更高级一点的FpGA芯片吧?”小李看着综合报告里刺眼的红色警告,忍不住提议。
陈北玄何尝不想?但他知道,以719厂目前的渠道和经费,获取更先进的芯片难度极大,而且周期很长。
“先优化,极限优化。”陈北玄沉声道,“在有限的资源内做到最好,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我们要学会戴着镣铐跳舞。”
他带领着两人,对代码进行了近乎苛刻的优化:合并相似的功能模块,采用状态位编码代替独热码(o)以节省寄存器,重新设计数据路径以减少组合逻辑深度……每一次优化,都伴随着新的仿真和调试循环。
时间在反复的失败、调试、优化中悄然流逝。项目似乎陷入了泥潭,进展缓慢。周卫国偶尔过来看看,见到三人憔悴的面容和堆满废纸的实验室,也只能拍拍陈北玄的肩膀,默默送上一些营养品,无法提供更多实质性的帮助。
然而,陈北玄却始终保持着惊人的冷静和耐心。他清楚,攻克总线控制器,是打通“麒麟”电子系统任督二脉的关键。这道坎必须迈过去。他不仅是在设计一个控制器,更是在为小张和小李,也为未来的719厂电子研发团队,趟出一条数字系统自主设计的血路。
就在所有人都感到身心俱疲,几乎快要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一次持续了整整一个通宵的仿真运行结束后,屏幕上终于出现了期待已久的景象——在模拟的多节点复杂通信场景下,Vdb-1.0控制器的发送和接收波形,完美地遵循了协议规范,数据流畅,应答及时,错误处理机制也正常启动。
成功了!至少在仿真层面,他们设计的Vdb-1.0总线控制器核心逻辑,终于跑通了!
小张和小李看着屏幕上那“绿色”的、规律而协调的波形,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连日来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
陈北玄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的笑容。他知道,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更艰巨的硬件测试和系统联调。但无论如何,他们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在FpGA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成功地播下了第一颗名为“自主定义总线”的种子。这标志着719厂在车辆电子核心技术的攀登之路上,翻越了第一座看似不可逾越的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