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研发中心的构想(2/2)
陈北玄对此早有准备。
“厂长,研发中心的建设可以分步走,初期规模不必求大,但定位必须清晰。”他解释道,“我们可以先利用厂里现有的闲置仓库进行改造,挂牌成立。人员方面,不搞一刀切,采取核心骨干专职、其他人员根据项目需要兼职参与的模式,确保生产和研发不脱节。”
“至于设备和资金,”陈北玄目光坚定,“我们可以多条腿走路。一方面,向部里积极申请,将研发中心作为国家级预研项目的承载单位来争取支持;另一方面,‘沙漠之狐’的后续订单利润,必须拿出一部分,反哺研发!这关系到我们厂的生死存亡,不能吝啬。外汇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技术合作、或者利用‘沙漠之狐’打开的外贸渠道,想办法解决。”
他看着周卫国,语气诚恳而沉重:“厂长,我们都知道,靠模仿和引进,永远成不了强国。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求不来的,只能靠自己一点点钻研、积累。研发中心,就是我们719厂,乃至未来可能更广阔平台,进行自主创新的‘种子库’和‘孵化器’。现在投入一块钱搞预研,未来可能在战场上挽救无数战士的生命,为国家节约无数个亿!”
“种子库……孵化器……”周卫国喃喃重复着这两个词,眼神逐渐变得清明和坚定。他想起了北方重工那种基于深厚技术底蕴的自信,想起了陈北玄那些天马行空却又言之成理的想法。没有自己的研发体系,719厂永远只能是个“高级修理厂”或者“仿制工厂”,不可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你说得对!”周卫国猛地一拍桌子,下了决心,“我们不能只盯着眼前的订单!这个研发中心,必须搞!而且要尽快搞起来!”
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两步,迅速做出部署:“这样,小陈,你立刻牵头,成立一个筹备小组!就按你报告里说的,先找个地方把牌子挂起来!人员你先物色,打个报告给我。设备和资金的问题,我来想办法!我亲自去部里跑!就算磨破嘴皮子,也要把这个‘种子库’给你要下来!”
周卫国的雷厉风行,给了陈北玄极大的支持。他立刻行动起来,将厂区角落一栋废弃的二层小楼选定为研发中心的临时驻地。这里原本是旧图书馆和档案室,虽然破败,但相对独立安静。
消息传出,在厂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有人羡慕能进入研发中心,接触最前沿的技术;也有人质疑,觉得这是“瞎折腾”,浪费宝贵的资金;更多的普通工人则不明所以,只是感觉厂里的氛围,似乎正在朝着一个他们不太理解,但又隐约觉得非常重要的方向转变。
陈北玄没有理会这些议论。他带着小张、小李等几个最核心的年轻人,开始清理小楼,绘制实验室布局图,筛选首批兼职参与预研项目的技术人员名单。
这座不起眼的、布满灰尘的小楼,在陈北玄的规划中,即将成为719厂未来腾飞的起点,成为无数先进技术和装备梦想开始的地方。一个属于自主创新的火种,即将在这片曾经濒临荒芜的土地上,被悄然点燃。它的光芒,终将照亮一条通往强军兴国的崭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