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 > 第26章 研发中心的构想

第26章 研发中心的构想(1/2)

目录

周卫国的决断如同一声号令,让整个719厂的重心发生了微妙的偏移。完成“沙漠之狐”的订单依然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保证质量和交付节点不容有失。但在所有知情的高层和核心骨干心中,一个更加宏伟的目标已经悄然立起——陈北玄勾勒出的那份未来蓝图。

然而,蓝图再美好,也需要坚实的基地将其变为现实。陈北玄深知,依靠目前这种项目制、临时抽调人员组成的攻关模式,或许能解决一时之需,但绝无法支撑起一个长达十年、涉及多学科、需要持续技术积累的系统性研发工程。

他需要一块属于自己的、独立的、能够安静进行长远技术布局的“试验田”。

几天后,一份名为《关于成立719厂先进技术研发中心的构想与实施方案》的报告,被郑重地放在了周卫国的办公桌上。这份报告比之前的任何方案都更加厚实,其思考也更为深远。

报告开篇明义:“……为系统性地支撑厂内长远技术发展规划,摆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研发模式,形成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必须建立独立的、资源得到保障的、专注于前沿技术探索和关键技术攻关的专门机构——研发中心。”

报告详细阐述了研发中心的定位与目标:

· 不是生产部门的附庸,而是技术发展的引擎。 专注于前瞻性、探索性、基础性研究,允许失败,鼓励创新。

· 核心任务: 负责新型动力、先进装甲材料、光电火控、车辆电子信息系统、新概念武器等方向的预先研究和技术储备。

· 人才高地: 汇聚厂内最顶尖的技术人才,并作为吸引外部优秀毕业生的平台。实行项目负责制和弹性工作制,营造鼓励创新的学术氛围。

报告还规划了研发中心的组织架构:下设材料实验室、动力实验室、电子与信息技术实验室、总体设计与仿真室等若干核心部门。甚至初步拟定了需要采购的首批关键研发设备清单,包括材料分析仪器、发动机测功机、电磁兼容测试设备、以及在这个年代还极为罕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作站等。

周卫国仔细翻阅着这份报告,越看越是心惊。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一个传统军工厂的运作模式,更像是一个小型的研究所了!其投入之大,眼光之长远,让他这个老军工都感到有些目眩。

“小陈,这个研发中心……规模是不是搞得有点太大了?”周卫国放下报告,揉了揉眉心,“先不说部里能不能批准这么大的投入,光是这些设备,很多国内恐怕都买不到,需要外汇。而且,把我们厂最顶尖的技术力量都抽走,会不会影响现有的生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