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产业的脉搏(2/2)
王工和他身边陪同的几位工厂工程师同时愣住了。这个细微的偏差他们确实知道,也做过调整,但效果不佳,因为牵一发动全身,一直被视为可以接受的、非核心的工艺波动。他们没想到林长青仅仅是站在这儿看了几分钟,就能如此精准地点出问题所在,甚至说出了大致的损失量!
“林总……您,您怎么看出来的?”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忍不住脱口而出,满脸不可思议。
林长青没有解释,他只是走到控制面板前,仔细查看了几组历史运行曲线。然后,他结合自己感知到的能量流动不畅点,提出了一个微调进料口位置和优化塔内部分塔板开孔率的建议方案。他的建议具体而微,直指问题核心,仿佛他早已对这座精馏塔的内部结构了如指掌。
王工和几位资深工程师快速交换着眼神,震惊之余,是豁然开朗的兴奋。他们立刻意识到,这个看似微小的调整,很可能解决这个困扰他们许久的问题。
继续前行,林长青又指出了几处类似的、不易察觉但累积起来影响可观的优化点。有的是泵的选型略偏保守导致能耗偏高,有的是某个阀门开度长期处于非最优区间。他的每一次开口,都让陪同的工程师们眼神更亮一分,态度也越发恭敬。这已不是简单的技术提供方,更像是一位技艺通神的大师在进行现场诊断。
苏雨晴跟在一旁,看着林长青在钢铁巨兽间从容穿行,听着他用平静的语气点出一个个关键问题。她看到他与那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交流时,那份由内而外的自信与从容。他不再仅仅是她的恋人,一个聪明的学生,他在这里,是真正的大师,是能掌控庞大工业系统、创造巨大价值的力量化身。一种混合着骄傲与更深层次认知的情感,在她心中涌动。
视察结束,回到办公区会议室。工厂负责人握着林长青的手,力度很大,语气充满了感慨:“林总,今天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不只是催化剂本身,您对整个工艺系统的理解,已经到了化境!我们一定尽快落实您的优化建议!”
林长青谦和地回应了几句。坐车离开工厂时,夕阳将巨大的工业装置拉出长长的影子,轰鸣声渐渐远去。
车内很安静。苏雨晴看着林长青被夕阳勾勒的侧脸,轻声说:“我以前知道你很厉害,但今天……感觉更真实了。”她顿了顿,寻找着合适的词句,“你让那些冰冷的钢铁和管道,都活了过来,听你的话。”
林长青转过头,对上她亮晶晶的眼睛,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满足。“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亲眼看到它运转起来,感受到它的脉搏,才能真正理解技术的分量。”他望向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语气沉静,“这,就是实业的力量。它能真切地改变效率,降低成本,创造财富。这比任何论文上的引用次数,都更让我觉得踏实。”
苏雨晴将手轻轻覆在他的手背上。她没有说话,但她明白了,林长青的征途,不仅是学术的巅峰和商业的成功,更深层次上,是运用他那超凡的能力与智慧,去驱动这些代表着现代文明根基的钢铁巨兽,让它们更高效、更强大地运转,从而实实在在地推动脚下这片土地向前迈进。
产业的脉搏,已然在他掌心之下,强劲搏动。而他和她,都在这磅礴的律动中,找到了各自的位置与前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