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巡按知误案难挽狂澜(2/2)
他立刻将知晓妓院内情的相关人等严密控制起来,威逼利诱,不许他们再吐露实情。对于案卷,他亲自着手,进行了一番“润色”和“加工”。在他的生花妙笔之下,李青在妓院的嬉戏,变成了“于隐秘别院私设科举,广纳党羽,收买人心,其志非小”;妓女们的参与,变成了“裹挟无知民女,以充场面,掩人耳目”;那份被篡改的告示,则成了“逆心昭然,罪证确凿”的核心铁证。至于打死家丁、屈打成招等事,自然一概隐去,反而写成“案犯等自知罪孽深重,皆已供认不讳”。
他甚至觉得,仅仅如此,还不够“稳妥”。那个举报人刘老黑,是个极大的隐患。此人乃市井无赖,今日能为自己所用,他日未必不会反咬一口。而且,李家那庞大的财产……
一个更恶毒的念头在他心中滋生。他提笔在给朝廷的奏报中,不仅极力夸大“逆案”的严重性,详述自己如何“英明神武”地破获此案,最后还特意加上一笔:“查举报民人刘莽,忠义可嘉,于国有功。逆犯李青家产抄没入官,然念刘莽举报之功,依律可酌情赏赐,以彰朝廷惩恶扬善之旨,亦可激励百姓告发不法。臣恳请陛下恩准,将逆产之部分,赏予刘莽,以为天下效。”
这一招,极其阴险狠辣。一方面,他将刘老黑牢牢绑在自己的战车上,用巨大的利益堵住他的嘴,让他成为此案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不敢再翻案。另一方面,将赏赐逆产的提议上达天听,若朝廷准了,那此案就等于被最高层面“认定”了,再无翻案可能;若不准,那也是朝廷的意思,与他崔巡按无关,他照样可以按照“既定事实”处理刘老黑。
奏章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京城。崔巡按做完这一切,长长吁了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却又觉得心头被更沉重的黑暗所笼罩。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依旧繁华的街市,心中暗道:“李青啊李青,莫要怪我心狠。要怪,就怪你自己行事荒唐,授人以柄!更要怪这世道,有些错,一旦铸成,便再也回不了头了。”
他选择了官袍和顶戴,选择了泯灭良知。却不知,他这份试图掩盖错误的奏章,和一个弱女子北上京城的决心,即将在帝国的都城,引发另一场他无法控制的风波。
而刘老黑,在得知巡按大人不仅没有追究他,反而上奏朝廷要将他举报的“功劳”并请赏李家财产时,简直是喜从天降,乐得几乎发了疯。他日日在家中饮酒作乐,只等着朝廷旨意一下,便可名正言顺地接收李家的万贯家财,从此真正成为常州府一霸,富贵无边。
他做梦也想不到,这泼天的富贵,最终会将他和他的一家,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