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巡按知误案难挽狂澜(1/2)
就在姬兰心暗中筹划北上申冤之际,巡按御史崔大人却渐渐察觉到此案似乎有些不对劲。
最初的震怒与“破获大案”的兴奋过后,崔巡按冷静下来,开始更仔细地翻阅案卷。他毕竟是科举正途出身,并非全然昏聩之辈。仔细推敲,发现诸多疑点:所谓“谋逆”,核心证据仅是一份语焉不详的告示和一群胥役、地痞的证词。李青的“同党”供述,几乎全是屈打成招,内容千篇一律,细节模糊。而李家查抄出的财产中,并无任何兵器、甲胄、僭越服饰或煽动性文书,与寻常谋逆案迥异。
他再次秘密提审了两个参与“科考”的妓女(此事他已从其他渠道探知)。那两个妓女吓得魂不附体,哪敢隐瞒,一五一十地将当日怡红院内如何嬉戏玩闹、李青如何儿戏、她们如何胡乱答题、最后如何披着戏服游街的荒唐景象和盘托出。
崔巡听罢,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他立刻意识到,自己很可能被刘老黑和那群胥役当枪使了!这哪里是什么谋逆?分明是一场富家秀才在妓院里组织的、荒唐透顶的风流闹剧!虽然逾礼乖张,但也绝对扯不上谋反大罪。
一股寒意从崔巡按的脊背升起。他误判了案情,轻信诬告,动用酷刑,逼死数条人命,抄没良民家产……这若是被朝廷、被政敌知晓,他的官声、他的前程,甚至他的项上人头,恐怕都难保!
恐慌之后,便是强烈的懊悔与愤怒。他恨不得立刻将刘老黑和那些欺瞒他的胥役抓来碎尸万段。然而,他很快冷静下来。事已至此,若立刻推翻原案,承认自己失误,岂不是自打嘴巴,将把柄送到别人手上?案子是他审的,供状是他定的,人是他下令抓的,家是他下令抄的。翻案,就意味着他崔巡按无能、昏聩、制造冤狱!这后果,他承担不起。
尤其是在严刑之下已死了五名家丁,牢中又陆续病饿而死三人,整整八条人命!再加上李家已然倾家荡产……这冤狱的窟窿太大了,根本没法弥补!
思前想后,权衡利弊,崔巡按眼中闪过一抹狠厉与决绝。事到如今,为了自己的乌纱帽和身家性命,只能将错就错,一条道走到黑!不仅不能翻案,还要把案子做得更“铁”,更要凸显自己“明察秋毫”、“破获逆案”的功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