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展会归来谋发展,齐心共筑致富梦(1/2)
从农产品展销会回来后,阿澈和村民们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干劲十足。阿澈心里清楚,展销会上收获的那些意向订单和合作意向,要是能落实好,村里的蔬菜产业肯定能再上一个大台阶。
第二天一大早,阿澈就把赵勇、小李还有几个村里的骨干叫到一起,开了个小会。阿澈把展销会上收集的名片和资料都摆在桌子上,说:“大伙都看到了,这次展销会效果特别好。这些都是潜在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咱们得赶紧行动起来,把这些意向变成实实在在的订单和合作。”
赵勇拍着胸脯说:“阿澈,你就放心吧!联系客户这块我来负责,保证一家一家都沟通到位。”小李也不甘示弱:“我负责整理这些客户信息,做个详细的表格,把客户需求、意向合作方式都记清楚,方便咱们跟进。”
接下来的几天,赵勇和小李忙得脚不沾地。赵勇每天都要打好几十个电话,和那些潜在客户沟通合作细节;小李则坐在电脑前,不停地整理、更新客户信息。有时候,赵勇遇到比较难谈的客户,就会拉着阿澈一起商量对策。
有个外地的大型超市,对村里的蔬菜干很感兴趣,但在价格和供货周期上一直犹豫不决。阿澈和赵勇一起给对方打电话,详细介绍村里蔬菜干的品质优势,还承诺可以根据超市的需求调整供货周期。经过几次沟通,对方终于松口,同意先下一个小订单试试。
随着和客户沟通的深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有几个客户提出,希望村里能提供一些定制化的产品包装,比如印上超市自己的logo。阿澈把这个问题拿到村民大会上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意见。
老栓叔皱着眉头说:“定制包装?这会不会很麻烦啊?咱从来没干过这事儿,能行吗?”大柱却满不在乎地说:“怕啥!客户有需求,咱就满足呗!不就是印个logo嘛,找个印刷厂应该不难。”
阿澈想了想说:“大伙说的都有道理。定制包装确实是个新挑战,但这也是个机会,可以让我们的产品更有特色,更符合市场需求。我觉得可以先找几家印刷厂问问价格和制作流程,看看能不能做。”
于是,阿澈和小李开始四处联系印刷厂。他们打了十几通电话,跑了好几家工厂,终于找到一家价格合理、质量也有保障的印刷厂。印刷厂的负责人告诉他们,定制包装的起订量比较高,而且制作周期大概需要一周左右。
阿澈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客户,客户表示可以接受起订量和制作周期,但希望村里能在包装设计上多下点功夫,突出蔬菜的绿色、健康特点。阿澈又找到村里一个在城里学设计的年轻人,让他帮忙设计包装。年轻人很爽快地答应了,熬了好几个通宵,设计出了好几款精美的包装方案。
阿澈把这些方案发给客户,客户一下子就相中了其中一款。就这样,村里成功拿下了第一个定制包装的订单。看着印着超市logo的蔬菜干一箱箱地发出去,阿澈和村民们心里都乐开了花。
解决了包装问题,阿澈又开始琢磨怎么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他想起在展销会上看到一些农产品企业推出了礼盒装,价格比普通包装高出不少,但销量还挺好。阿澈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思路,村里也可以试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