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秋收开镰,突遇难题(1/2)
堤坝修好没几天,地里的麦子就完全黄透了,麦穗沉甸甸的,风一吹就晃着金穗子,看着就让人心里踏实。村里老少爷们都凑到地头看,刘老栓掐了颗麦粒放嘴里嚼,嚼完咧嘴笑:“成了!今年这麦子瓷实,磨出的面肯定香,明天就开镰!”
这话一传开,村里当晚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把镰刀找出来,再用磨石蹭得亮堂堂的,妇女们则把麻袋、竹筐收拾好,连小孩都吵着要去地里帮忙捡麦穗。阿澈和赵勇也没闲着,夜里又在村口碰头,把收割的活儿再顺了一遍——东边的麦地归大柱他们几家,西边的分给老吴头那片,中午就在地头搭灶做饭,省得来回跑耽误工夫。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村里的铜锣就响了。大伙扛着工具往地里赶,脚踩在田埂上,都能闻到麦秆的清香。阿澈率先走进麦地,弯下腰,镰刀“唰”地一下,一捆麦子就倒在了怀里。身后的人跟着学样,镰刀挥动的声音、麦穗碰撞的声音混在一起,地里一下子就热闹起来。
大柱力气大,割得又快又好,割完一垄就回头喊:“阿澈,你看我这速度,中午前准能割完这片!”阿澈直起腰擦了把汗,笑着点头:“别光顾着快,把麦穗都理顺了,别掉粒。”一旁的妇女们则忙着把割好的麦子捆成束,再搬到板车上,小孩们跟在后面,把掉在地上的麦粒一颗颗捡起来,放进小布兜里。
到了中午,太阳升得老高,天气也热了起来。负责做饭的人把大铁锅支在田埂边,煮了玉米粥,还蒸了白面馒头,就着咸菜,大伙围坐在一起吃。老吴头咬了口馒头,看着地里堆成小山的麦捆,叹着气说:“去年这时候还担心旱,今年又闹虫,现在总算能踏实收粮了,不容易啊。”大伙都点头,心里满是感慨。
可没等高兴多久,麻烦就来了。下午割到村南头的麦地时,大柱突然喊了一声:“哎?这麦子咋不对劲?”阿澈赶紧跑过去,一看也愣了——这片麦地的麦秆看着黄,可麦穗却比别的地方小一圈,有的麦粒还发瘪,用手一搓就掉渣。
刘老栓也凑过来,拿起麦穗仔细看,眉头一下子皱紧了:“这是咋回事?前几天看还好好的,咋突然就成这样了?”阿澈蹲下来,扒开麦秆根部看了看,土是湿的,也没见虫子,心里犯了嘀咕:“难道是之前大风的时候,把麦秆吹伤了?”
赵勇也过来查看,还拔了几棵麦子,翻看根部和叶子:“不像风吹的,要是吹伤了,麦秆早倒了。会不会是堤坝没修好前,缺水影响的?”可旁边的麦子也经历了缺水,长得却好好的,这说法也站不住脚。
大伙围着这片麦地,都没了主意。要是只有一小片还好,可往远处看,这片差麦子足有半亩地,要是都这样,损失可不小。大柱急得直跺脚:“这可咋整?眼看要收完了,冒出这么个事,总不能把这些麦子扔了吧?”
阿澈让大伙先别慌:“先把好的麦子收了,这片先留着,等晚上咱们再商量。”说完,他又仔细看了看这片麦地的周边,发现旁边就是一条小水沟,水沟里的水有些浑浊,还飘着些烂叶子。他心里一动,蹲下来用手捧了点水闻了闻,没闻到异味,可还是记在了心里。
傍晚收工时,大伙把好麦子都运到了打谷场,唯独留下了那片差麦子。回到村里,阿澈把有经验的老农户都叫到一起,又把白天看到的情况说了一遍。刘老栓想了想说:“我活这么大,也没见过这样的情况,要不明天去镇上问问?镇上有个农技员,说不定他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