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天地翻覆 > 第159章 离岸信托的安全网

第159章 离岸信托的安全网(2/2)

目录

退休仪式办得低调而隆重,没有鲜花红毯,只有恒基的核心管理层和家族成员出席。陈启棠穿着一身熨帖的中山装,手里握着那张字条,对众人说:“恒基能走到今天,靠的不是运气,是‘稳’字。以后不管市场如何变化,都要守住底线,不被短期利益诱惑,不碰高杠杆红线。这张字条,我留给你们,以后要刻在恒基的骨子里。”

仪式结束后,陈启棠没有回办公室,而是直接回了位于浅水湾的家。老伴早已备好他爱吃的叉烧和艇仔粥,两岁的孙子扑进他怀里,奶声奶气地喊“爷爷”。陈启棠抱起孙子,走到阳台,看着远处的海景,脸上露出久违的轻松笑容。

“终于可以安心陪你了。”他握住老伴的手,指尖传来温暖的触感,“以前总忙着扩张、避险,忽略了身边的人。现在好了,恒基交给文博,海外资产有信托托底,我们可以好好享受晚年了。”

老伴笑着帮他整理衣领:“我早就说过,钱赚不完,身体和家人最重要。你看你,这几年为了公司的事,头发都白了不少。现在好了,每天散散步、带带孙子,比什么都强。”

陈启棠低头看着孙子稚嫩的脸庞,心里满是欣慰。他想起林晟那些疯狂拿地、造假上市的传闻,想起内地那些因高杠杆而破产的房企老板,忽然觉得,所谓成功,从来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在风浪来临时,能守住家人,守住基业,守住内心的安宁。

与此同时,恒基成为港资房企稳健运营的标杆。海外投资机构纷纷增持恒基股票,评级机构将恒基的信用评级上调至AAA级,称其“全球资产配置合理,风险隔离完善,是乱世中的避险资产”。不少内地房企在爆雷边缘挣扎时,恒基的伦敦、悉尼、加拿大资产持续带来稳定现金流,上海写字楼的月租金也稳步增长,成为行业寒冬中的一抹亮色。

陈文博在一次全球地产论坛上,展示了恒基的资产配置模型和那张1997年的字条:“我父亲常说,房地产行业没有永远的红利,只有永远的风险。恒基的稳健,不是保守,是对市场的敬畏,对家族的责任。这张字条,我们会代代相传,因为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安全网,不是高杠杆带来的短期收益,而是坚守原则带来的长久安宁。”

论坛结束后,不少海外开发商主动找到陈文博,希望借鉴恒基的稳健模式,甚至提出合作请求。陈文博一一接待,始终坚守父亲定下的原则:不碰高杠杆项目,不做投机性投资,所有合作都以稳定收益和风险可控为前提。

夜晚,陈启棠陪着老伴在浅水湾的沙滩上散步,晚风带着海水的咸湿气息。远处的香港岛灯火璀璨,恒基总部的写字楼在夜色中格外醒目。“你看,那些灯火辉煌的写字楼里,多少人还在为利益奔波,为风险焦虑。”陈启棠指着远处的夜景,“我们能置身事外,安稳度日,不是因为我们聪明,是因为我们懂得取舍。”

老伴依偎在他身边:“是啊,贪念是万恶之源。那些总想赚快钱、走捷径的人,最终都会被市场惩罚。我们守住‘稳’字,就是守住了幸福。”

陈启棠抬头望向夜空,繁星点点,如同恒基遍布全球的稳健资产。他知道,离岸信托不仅隔离了地域风险,更隔离了人性的贪婪。恒基的安全网,从来不是复杂的金融架构,而是刻在家族基因里的稳健原则,是那张历经二十余年风雨仍熠熠生辉的字条。

在这个房地产行业疯狂狂奔的时代,林晟们用高杠杆堆砌泡沫,陈启棠却用离岸信托和世代传承的原则,为家族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网。这道网,不仅守护着恒基的资产,更守护着一份历经风浪仍能安然无恙的从容与安宁,成为这个浮躁时代里最珍贵的财富。而恒基的故事,也渐渐成为行业的一面镜子,照见疯狂的代价,也照见稳健的价值。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