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离岸信托的安全网(1/2)
香港中环的恒基总部写字楼,落地窗正对着维多利亚港的粼粼波光。陈启棠坐在宽大的红木办公桌后,指尖摩挲着一份加拿大商业地产的产权文件,文件右上角压着那帧泛黄的字条——1997年朋友破产前留下的手书,墨迹虽淡,“稳字当头,贪则必失”八个字仍力透纸背。
“爸,加拿大那处商业地产的离岸信托手续已经办完了,由妹妹全权打理。”陈文博推门而入,递上一份装订整齐的信托协议,“律师说,这种架构能最大程度规避地域政策风险,资产隔离做得很彻底。”
陈启棠接过协议,并未翻开,只是放在字条旁,目光望向窗外。港珠澳大桥如一条银色丝带横跨海面,远处的货轮缓缓航行,一切都显得从容不迫。“文博,你记不记得1997年那场风暴?”他忽然开口,声音带着岁月沉淀的沙哑,“当时多少人抱着‘政策托底’的幻想,加杠杆抢地,最后落得资产清零、流离失所。”
陈文博点头,他当然记得。那年他刚入行,亲眼见父亲的几位老友从云端跌落,有的甚至因债务缠身远走他乡。“所以您从2011年就开始收缩内地业务,把资金转向伦敦、悉尼,现在又把加拿大资产纳入信托。”他顿了顿,补充道,“现在恒基的全球资产负债率只有18%,比行业平均水平低了整整50个百分点,海外机构都在主动找我们谈合作。”
“低负债率不是目的,是安全垫。”陈启棠拿起字条,对着光端详,“内地的房地产市场,就像涨潮时的沙滩,看着热闹,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我们不赚快钱,要的是世代安稳。”他将信托协议推到陈文博面前,“你看看这组数据,伦敦金丝雀码头的写字楼月租金500万,悉尼情人港的物业年收益4.8%,加拿大这处资产每年也能带来稳定现金流,这些都是恒基的压舱石。”
陈文博翻开协议,目光扫过资产清单,忍不住感叹:“现在内地房企都在疯狂加杠杆抢地王,负债率普遍超过80%,而我们把内地业务占比压缩到10%,仅保留上海核心写字楼收租,反而成了海外机构眼中的香饽饽。上周摩根士丹利的投资总监还专门飞来香港,想增持我们的股票,说恒基是‘乱世中的稳健标杆’。”
“他们看得懂风险,才懂得我们的价值。”陈启棠笑了笑,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1997年的教训告诉我,政策风向比市场行情变得更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迟早会摔碎。离岸信托不是逃避,是给家族资产建一道安全网,不管内地楼市如何起伏,不管政策如何调整,这部分核心资产都能安然无恙。”
他起身走到书架前,取下一个紫檀木盒,打开后里面是恒基历年的资产配置图。从2011年内地业务占比30%,到如今降至10%;从伦敦、悉尼的物业布局,到加拿大资产的信托隔离,每一步都标注着清晰的时间节点和风险评估。“你看,我们撤离的不是机会,是风险。那些跟风抢地王的房企,现在看似风光,实则脚下踩着薄冰,一旦资金链断裂,就是万劫不复。”
正说着,陈启棠的女儿陈婉清从加拿大打来视频电话,屏幕里映出她干练的身影:“爸,信托账户已经激活,加拿大那处物业的租金会按月转入指定账户,我已经跟租户确认过,续租率达到95%,现金流很稳定。”
“好,不用急着扩张,守住现有资产,保证稳定收益就好。”陈启棠的语气温和却坚定,“记住,我们做的不是投机生意,是世代传承的基业。不管市场怎么诱惑,都不能碰高杠杆,负债率永远不能超过25%这条红线。”
挂了电话,陈启棠将紫檀木盒放回书架,转身对陈文博说:“我已经向董事会提交了退休申请,接下来恒基的全球业务就交给你了。记住,那张字条不仅是我的座右铭,以后也要成为恒基的铁律——负债率≤25%、自有资金≥60%、不碰高杠杆项目。”
陈文博郑重点头:“爸,您放心,我会守住这些原则,不会让您和爷爷打下的江山出任何纰漏。”他想起年轻时曾质疑父亲过于保守,错过了内地楼市的一波波红利,如今看着那些高杠杆房企纷纷爆雷,才真正理解父亲的远见。
陈启棠走到窗前,望着港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眼神悠远:“我年轻的时候,也追过风口,也贪过短期利益,直到1997年那场风暴,才明白‘稳’才是最稀缺的能力。现在我老了,只想陪着你妈散散步,看看孙子,安安稳稳过日子。”他回头看向陈文博,语气带着一丝释然,“恒基交给你,我放心。你妹妹打理海外信托,你们兄妹俩相辅相成,恒基的根基只会越来越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