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天地翻覆 > 第96章 苏媚的国际舞台

第96章 苏媚的国际舞台(2/2)

目录

赛后的交流会上,一群年轻的外国舞者围着苏媚,手里拿着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她讲解的“水袖技法”。苏媚掏出手机,打开相册里的一段视频——是她去年在敦煌莫高窟拍摄的,当地舞者表演的《飞天》,视频里的水袖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像流动的云。“你们看,水袖不是简单的挥舞,而是手臂的延伸,”她指着视频里的动作,“就像你们用身体表达雨季,我们用袖子表达风、云、流水,都是用身体讲述故事,只是载体不同。”

交流会结束时,国际舞蹈节组委会主席递给苏媚一本烫金的聘书,封面上用中英双语写着“国际舞蹈节艺术评委”。“s. Su,”主席握着她的手,眼神里满是敬佩,“你的点评不仅专业,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舞蹈文化的深度和温度。明年我们计划开设‘中国传统舞蹈工作坊’,希望你能担任导师。”苏媚接过聘书,指尖触到烫金的字体,心里突然涌起一阵暖流——她想起当年在县艺术团,林晟扣下她一个月工资时,她坐在出租屋里哭,以为自己再也没机会跳舞;想起第一次去中央歌舞团复试时,跳着《新生》哭着说“我尽力了”;而现在,她站在国际舞台上,能把中国的舞蹈文化讲给全世界听。

回到北京已是深夜,苏媚推开舞蹈基金办公室的门,台灯还亮着,是助理帮她留的。她走到书柜前,打开最下层的玻璃柜——里面放着她的舞蹈服,从县艺术团的演出服,到市歌舞团的练功服,再到中央歌舞团的表演服,每件衣服上都有细小的标记:这件袖口有磨损,是当年陪领导喝酒时被烟头烫的;那件裙摆有补丁,是她第一次省赛时不小心扯破的。

苏媚把烫金的聘书放在最中间,旁边是那件县艺术团的旧舞蹈服,衣服的口袋里,还夹着一张小小的碎片——是当年她撕毁的市歌舞团面试通知,后来她又一点点粘了起来,虽然有裂痕,却完整地保留着。她轻轻抚摸着碎片,仿佛又摸到了当年每次演出前,藏在舞蹈服里的决心。

窗外的月光透过玻璃,落在聘书和舞蹈服上,柔和的光把它们连在一起,像一条从过去延伸到未来的路。苏媚坐在椅子上,翻开笔记本,写下一行字:“明年带10名中国年轻舞者来国际舞蹈节,让他们把敦煌的风、京剧的韵,跳给全世界看。”笔尖划过纸页,发出轻微的声响,像极了当年她在县艺术团的排练室里,脚掌落地时的声音,只是这一次,声音里没有委屈,只有梦想开花的坚定。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