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天地翻覆 > 第71章 国信的新代建项目

第71章 国信的新代建项目(1/2)

目录

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安居苑南园”保障房项目的工地上就响起了金属碰撞的轻响。周磊穿着藏青色工装,手里攥着一个磨出浅痕的蓝色文件夹,站在钢筋堆旁,晨光透过他的安全帽网,在文件夹封面上投下细碎的格子影——这文件夹是赵山河去年亲手交给他的,里面夹着国信所有代建项目的“风险预案”,边角处被他翻得有些软,却比任何工程图纸都让他安心。

“张工,昨天送检的钢筋报告出来了吗?按预案里的标准,抗拉强度必须达标,差一点都不行。”周磊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负责材料的张师傅连忙从口袋里掏出检测报告,递过去时指尖有点颤:“周经理,都达标了,你看,这是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章。”

周磊接过报告,翻开蓝色文件夹,找到“安居苑南园项目风险台账”那一页,在“钢筋检测”栏里用红笔打了个勾,旁边备注“2011.10.15,达标”。文件夹里的每一页都这样密密麻麻,有“进度延误应对方案”“农民工工资保障细则”,还有去年赵山河手写的“质量是国企的脸,丢了脸就没了根”,字迹遒劲,像刻在纸上的规矩。

“所有项目都得按这个来。”周磊把报告还给张师傅,指了指文件夹里的“跨区域项目管控表”,“这次省内外5个项目,最远的在邻省的地级市,咱们派去的驻场员,每天都得在台账上记进度、查风险,每周汇总到我这。赵总说了,代建不是赚快钱,是替政府分忧,替老百姓建放心房,稳字必须当头。”

张师傅连连点头,他跟着国信干了三年,从幸福里到安居苑,最清楚国信的“稳”——别的开发商赶工期时会偷换材料,国信却连水泥的标号都要反复核对;别的开发商欠薪是常事,国信的工资总能按时到账,这次听说还要涨20%,工地上的人都铆着劲干活。

上午十点,周磊赶回国信总部,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项目负责人。长条会议桌上摆着5个蓝色文件夹,分别贴着“临市福安苑”“省城惠民小区”等项目名称,赵山河坐在主位,面前的文件夹上放着一副老花镜,是他最近才配的——医生说他眼压有点高,得少熬夜,可上周为了敲定邻省项目的代建细节,他还是陪对方谈到了深夜。

“这次5个代建项目,总建筑面积80万平,涉及3个地级市,是国信第一次把代建业务扩展到省外。”赵山河的声音比平时略低,却依旧沉稳,他翻开自己的蓝色文件夹,里面是5个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每一页都有他的批注,“周磊,你带团队负责,记住三点:第一,材料检测必须第三方介入,每批次都要留样;第二,进度不能赶,按合同工期走,宁愿慢一点,也不能出质量问题;第三,农民工工资专户必须单独管,每月公示,不能出任何纰漏。”

周磊站起身,接过赵山河递来的“项目总控表”,上面用蓝色水笔标着每个项目的关键节点:“11月底完成地基验收,次年3月完成主体结构,6月交房”。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手里的蓝色文件夹,里面的“风险预案”正好能对应上每个节点的管控要求,比如地基验收前要做地质复查,主体结构施工时要每周做沉降观测——这些都是赵山河过去几年在保障房项目里总结的经验,现在全装进了这个文件夹。

“赵总,您放心,我们一定按规矩来。”周磊的语气很笃定,他想起去年刚接安居苑时,赵山河把文件夹交给自己说“这里面不是死规矩,是活教训,每个项目都可能遇到新问题,但守住质量和责任,就不会错”。现在他终于明白,国信的代建业务能从20%涨到40%,靠的就是这份“不贪快、不侥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