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恒基的新项目(1/2)
上海徐汇滨江的初秋总裹着一层温润的风,吹得工地外围的蓝色围挡轻轻晃动,上面印着“恒基·安澜阁——高端长租社区”的白色字样,字体简洁利落,像恒基一贯的行事风格。围挡内,三台打桩机呈品字形排列,机身贴着“安全施工”的红色标语,此刻正发出沉稳的闷响,每一次击打都像是在夯实脚下的土地,也夯实着陈文博心里的笃定。
他站在工地临时搭建的办公室前,手里攥着一个深棕色公文包,包身是父亲陈启棠用了十年的旧款,边角处有细微的磨损——去年父亲把恒基内地业务全交给他时,连这个包一起传了过来,说“包旧但能装事,像做事的规矩,越老越管用”。公文包里最上层放着两张纸:一张是泛黄的字条,“启棠,我赌输了,房子没了,家也没了”的字迹已经有些淡;另一张是“恒基·安澜阁项目进度表”,用蓝色水笔标着“自有资金占比60%”“负债率红线30%”,每一项指标后面都画了对勾,是他前晚熬夜核对完财务报表后勾上去的。
“陈总,第三方监理刚检查完打桩机的参数,符合咱们的质量要求;财务那边也确认了,首批工程款用的是自有资金,没动银行贷款。”项目总监老张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份检测报告,语气里带着敬佩,“您这要求,在现在的上海楼市里真少见——旁边那块地的开发商,80%都是杠杆,您却坚持60%自有资金,稳得很。”
陈文博接过检测报告,指尖扫过“质量合格”的印章,抬头看向围挡外的徐汇滨江——江面上有几艘货轮缓缓驶过,远处的写字楼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亮得有些晃眼。他想起半年前找父亲商量这个项目时,陈启棠坐在香港家里的藤椅上,手里摩挲着那张字条,只说了一句话:“钱可以少赚,风险不能冒,这张纸比什么都重要。”
“不是稳得少见,是该这么做。”陈文博把检测报告放进公文包,和字条、进度表叠在一起,“1997年香港金融危机,我爸的朋友就是因为杠杆太高,一夜之间什么都没了——那张字条,就是教训。现在内地楼市看着火,但火里可能有炭,咱们不能踩进去。”
老张点点头,指着工地里的工人:“您放心,所有施工流程都按进度表来,每周我们都会把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报给您,绝不会超支,更不会碰负债率红线。”
陈文博走到工地边缘,看着打桩机将钢管缓缓打入地下,泥土被带出时散发出淡淡的腥气——这是他接手恒基内地业务后第一个独立操盘的项目,没有像其他开发商那样抢高价地、做高周转,而是选择了长租房这个慢周转但稳收益的赛道。前几天有投行找他,说“只要加杠杆拿块住宅地,一年就能回本”,他翻出那张字条给对方看,对方笑着走了,说“恒基还是太保守”。但他不觉得保守,就像父亲说的,“保守才能活更久”。
他掏出手机,拨通了父亲的电话。电话响了三声就被接起,陈启棠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慵懒,却很清晰:“文博,工地那边怎么样?”
“爸,开工了。”陈文博的声音放轻,像是怕打扰到父亲,“自有资金占比60%,负债率控制在28%,比红线还低2个点;第三方监理也在,质量没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