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天地翻覆 > 第53章 公文包里的运营取舍

第53章 公文包里的运营取舍(2/2)

目录

“保守才是留后路。”陈启棠把小本子放回公文包,又拿起楼层平面图,“我让中介找了香港的养老基金,只卖3-4层,这两层租客多是金融、互联网行业的,不稳定;留着的5-9层,租客一半是附近医院的护士,一半是小学老师,工资虽然不高,但稳定,换租率不到5%。卖的钱存进香港的银行,做三年定期,年化3%,虽然比租金低,但不用担租客跑路、房价下跌的风险。”他顿了顿,把平面图折成小方块,放进公文包内侧的暗袋,“你要记住,做运营不是看能赚多少,是看能扛住多少风险——阿明当年要是只买一套自住,也不会落到家破人亡的地步。”

陈文博没再说话,掏出手机给中介发了条短信:“同意按1800万签约,本周内办过户。”发送成功的提示跳出来时,风里的咸湿味好像淡了点,远处工地的打桩声也没那么刺耳了。

一周后,过户手续办完,陈启棠收到银行的到账通知时,正在香港的家里陪老伴喝普洱茶。他给陈文博发了条短信,只有七个字:“记住,不贪就是赚。”没过半小时,陈文博回复了一张照片——是深圳某长租公寓的降价海报,红色的“直降10%,免首月租金”贴在玻璃上,格外扎眼。

那天下午,陈文博去了“恒基·云境”5层,敲了敲501的门——住的是附近医院的护士长李姐。李姐开门时手里还拿着病历本,笑着说:“陈总来了?上次你说的储物架,物业已经装好了,特别实用。”陈文博跟着进了屋,客厅的茶几上摆着孩子的作业本,阳台晾着洗干净的白大褂,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暖得很。他突然明白父亲为什么要留这几层——不是因为租金高,是因为这里藏着“确定”的生活,是不管市场怎么变,都能稳稳当当的底气。

离开的时候,陈文博从公文包里拿出那张字条,放在5层的租客记录表上。字条上的“家也没了”和记录表上的“李姐,续租一年”叠在一起,像一份沉甸甸的传承。他掏出笔,在记录表的末尾写了一行字:“每月巡楼一次,关注租客需求变化”——这是父亲没说出口的规矩,却是最实在的“稳”。

深圳的傍晚,夕阳把“恒基·云境”的外墙染成了暖黄色。陈文博站在楼下,看着孩子们还在捡凤凰木的花瓣,笑声依旧。他摸了摸公文包,里面的字条和小本子安安静静躺着,突然觉得,所谓“收缩”,不是后退,是在浪潮里守住那些不会被冲走的东西——就像父亲守住了恒基,也守住了阿明叔用教训换来的清醒。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