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东北往事:江湖人生 > 第196章 苏丽的报道

第196章 苏丽的报道(2/2)

目录

“她没那么简单。”刘卫东分析道,“她既点出了我们与过去李宏伟之流的不同,肯定了我们的‘转型’,但也把‘法律底线’、‘社会责任’这些紧箍咒给我们戴上了。以后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在这个框架下去审视。王建军看我们是不法之徒,她苏丽,是把我们当成需要引导和监督的‘新兴力量’。角度不同,但关注点是一样的。”

陈山河点了点头。他明白苏丽的意图。这个女记者,有着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观察视角。她似乎想通过她的笔,引导甚至“塑造”北林市新的商业力量走向她所期望的“规范”轨道。这比单纯的揭露或抨击,更显功力,也更具长期影响力。

“不用管她。”陈山河最终做出了判断,“她愿意怎么写,是她的自由。只要我们不给她提供确凿的负面证据,这种不痛不痒的报道,对我们利大于弊。至少,它让很多人觉得,我们和陈山河,和以前的混混不一样了。”

他看向刘卫东:“不过,卫东,她提醒得也对。‘法律底线’、‘社会责任’,这些表面文章,我们以后要做得更足。拆迁补偿要到位,该做的慈善、该搞的社区关系,都要跟上。我们要让她,让所有人看到,我们确实在变,在往‘好’的方向变。”

“我明白。”刘卫东应道,“我会安排下去。”

---

与此同时,在王建军的办公室里,他也看到了这份报纸。他盯着苏丽那篇文章,久久不语。

苏丽的报道,无疑在一定程度上,给陈山河披上了一层“积极转型”的迷彩,这会增加他打击陈山河的舆论难度。但同时,这篇文章也像一根探针,试图刺探陈山河集团的真实内核。王建军敏锐地察觉到,苏丽与陈山河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微妙的联系和相互利用。

他拿起红色铅笔,在“秩序重构”、“新兴企业”、“山河地产”这几个词上画了圈,然后在旁边写下:

“舆论造势?试探底线?保持关注。”

苏丽的这篇报道,如同一阵吹过北林市上空的微风,看似轻柔,却让水面下的各方势力,都感受到了风向的变化。陈山河在努力将自己装扮成顺应时代的商人,王建军在试图剥开这层伪装,而苏丽,则试图用她的笔,记录并影响着这场正在发生的、静默的变革。三方在无形的战场上,进行着一场关于定义、揭露与塑造的复杂博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