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宇宙秘籍之七碎片 > 第2章 旧摊得卷初端倪

第2章 旧摊得卷初端倪(2/2)

目录

“这是……”我屏住呼吸翻开第一页,泛黄的纸页上,小楷写得工工整整,墨迹虽有些褪色,却字字清晰。开篇写着“公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左氏春秋》,至‘尽忠报国’处,必抚卷长叹。”

我捧着书卷的手指微微发颤,继续往下翻,看到他十六岁从军时的记载:“初随刘韐,战于相州,单骑冲阵,斩金将黑风大王于马下,甲胄皆赤,犹大呼杀贼。”字里行间仿佛能看见少年将军血染征袍的模样,连纸上的褶皱都像是被鲜血浸透的痕迹。

老者不知何时凑了过来,眯着眼睛看那书卷:“这册子是从城南张大户家捡的,他家原是岳将军的同乡,城破时举家投了护城河,就剩下些书被金兵扔在街上。”他往书卷上指了指,“你看这纸,是蜀地的皮纸,寻常人家可买不起。”

我这才注意到,纸张的纤维细密坚韧,虽历经风霜却不易碎裂,想来是特意挑选的好纸。翻到中间几页,记载着郾城大战的详情,连岳家军的布阵都画了简图:“背嵬军五百居前,持麻扎刀,专斩马足;踏白军两千列左,张弩待发;选锋军两千列右,操长斧破阵……”旁边还有几行小字批注:“金兀术叹曰:‘自海上起兵,未有如此败绩。’”

最让我心头激荡的是后面收录的诗词。除了耳熟能详的《满江红》,还有一首《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字迹比前面的记述潦草些,墨色也深,想来是抄写时心绪难平,笔尖蘸墨过多。诗后有行批注:“此词作于朱仙镇,时十二道金牌至,公夜不能寐,对月抚琴而作。”

“时枢。”我在心中默念,腕间的令牌立刻发出温润的白光,顺着指尖漫上书卷。那些朱砂字迹在光芒中微微发亮,“岳武穆事略”四个字仿佛活了过来,在封面上轻轻颤动。书页间似乎有金戈铁马之声响起,隐约能听见士兵们高唱着“精忠报国”的战歌。

老者被这异象惊得后退两步,手里的陶碗“哐当”掉在地上,摔成了碎片:“这……这是神物啊!”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书卷连连叩首,“岳将军显灵了!岳将军要护佑大宋了!”

我赶忙扶起他,时枢的光芒已渐渐收敛,只在书卷边缘留下淡淡的光晕。“老人家,这册子我要了,”我摸出二十文钱递过去,这远超他说的价钱,“另外,您知道临安城里谁还藏着岳将军的史料吗?”

老者接过钱,手指在钱孔里转了两圈,突然拍了下大腿:“你该去找李知言李员外!他家在西湖边有座藏书楼,去年我去临安卖书,见他收过将军的手札,用锦盒装着,宝贝得很!”他往东边指了指,“就在清波门内,门口有两尊石狮子的便是。”

我谢过老者,将《岳武穆事略》小心翼翼地裹进蓝布,贴身藏好。起身时发现天边已泛起鱼肚白,城头的火把渐渐熄灭,取而代之的是晨光中飘动的炊烟。一个背着书包的学童从巷口跑过,书包上绣着的“劝学”二字被露水打湿,却依旧鲜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