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宇宙秘籍之七碎片 > 第3章 细品新语悟正道

第3章 细品新语悟正道(1/2)

目录

抱着《世说新语》回到城中,我寻了处僻静的客栈住下。客栈后院有株老槐树,树下摆着石桌石凳,正是读书的好去处。将竹简小心翼翼摊开,午后阳光透过槐树叶,在竹片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墨字在光影中仿佛有了生命。

开篇“德行第一”便引人入胜。读到“管宁割席”时,指尖抚过“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八字,眼前似浮现出那片菜园——管宁挥锄如故,华歆却因见轩冕过门而辍耕,待到割席时,竹席断裂的轻响,分明是两种人生道路的分野。寻常人或叹管宁太过决绝,可乱世之中,能在荣华面前守得住本心,才是最难的修行。

时枢忽然微微发烫,青芒在竹简上流转,墨字仿佛被注入灵气。继续翻阅,“雅量”篇中谢安的故事让人心折。淝水之战捷报传来时,谢安正与客人围棋,看完书信便放在一边,神色如常。客人问起战事,他才轻描淡写一句“小儿辈大破贼”,直到客人离去,才因狂喜而折断屐齿。这般“喜怒不形于色”,不是故作镇定,而是乱世中领袖的担当——他的从容,是千军万马的定海神针。

暮色渐浓,小童送来油灯,昏黄光晕笼罩着竹简。读到“任诞”篇,刘伶纵酒放达,常乘鹿车携酒,让仆人扛锄跟随,说“死便埋我”。世人多笑他癫狂,可字里行间藏着的,是对生命本真的坚守。在“名教”与“自然”的论辩中,刘伶以最放浪的姿态,对抗着虚伪礼教的束缚,恰如竹林七贤在药酒香气中,守护着精神的自由。

夜深人静时,读到“贤媛”篇的王凝之妻谢道韫。当孙恩之乱爆发,丈夫王凝之守城不力遇害,谢道韫却“抽刀出门”,亲手杀了数名贼兵,被俘后仍神色镇定,求贼兵保全外孙性命。这位以“未若柳絮因风起”闻名的才女,在国破家亡时展现的刚烈,让“巾帼不让须眉”有了最鲜活的注脚。原来魏晋的“正道”,从不止于名士的清谈,更在女子的风骨里。

最让人心潮澎湃的,当属“雅量”篇中嵇康赴死的记载。临刑前,嵇康顾视日影,索琴弹奏《广陵散》,曲终叹道“《广陵散》于今绝矣”。那琴声里,有对司马氏篡权的无声反抗,有对“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毕生坚守,更有对生命最后的慷慨。千年前刑场上的琴音,穿越时空落在竹简上,竟让时枢发出嗡嗡轻鸣。

我将手腕贴近竹简,时枢的青光与墨迹相融,竹片上仿佛腾起薄雾。恍惚间,似见嵇康白衣胜雪,在刑场中央从容抚琴,围观的百姓拭泪叹息,而他目光望向远山,琴声里没有悲戚,只有铮铮傲骨。又似见管宁在辽东讲学时,学子满堂,他手持书卷的手虽布满老茧,眼神却清澈如少年,仿佛在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