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史书多曲笔,民心即春秋(2/2)
“自然是杨再兴!”庄菲跺脚时溅起星点泥水,在粗布鞋面上洇开灰斑,“乖乖,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他单骑冲阵斩百人如切菜,那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再看那王棣……”姑娘忽然噤声,偏头往左右张望,确定没人留意这边才敢继续,“宋史里写他通敌卖国,并且还是文官之后,能是啥厉害角色?”说到这儿,她撇撇嘴角,指尖不屑地往王棣的方向虚点,发间银簪随动作晃出细碎银光。
李恩希轻轻颔首,耳坠上的碎玉跟着轻颤。宋史里那段朱笔批注,“绍兴十年,王棣叛宋”八个字刺得人眼眶发烫。可此刻看着王棣在枪影里辗转腾挪,那柄虎头湛金枪竟舞得泼水不进,她心底忽然泛起股说不出的滋味——像是见着濒死的孤狼仍在雪地里龇牙,明知结局已定,却又忍不住想多看两眼那抹不甘的狠劲。雨丝扑上她的面颊,混着不知何时落下的泪,咸涩得让人心慌。她猛地攥紧裙角,指节因用力泛起青白,却仍是移不开目光,仿佛被场中那道坚挺的身影勾住了魂。
檐下寒鸦忽然振翅惊飞,扑棱棱的声响里,杨再兴的滚银枪终究还是擦着王棣肩头掠过。庄菲猛地捂住嘴,喉咙里溢出压抑的惊呼;李恩希却下意识往前倾身,膝盖重重磕在砖缝里也不觉得疼。远处惊雷隐隐滚过,烛火“噗”地熄灭,庙内忽明忽暗间,她看见王棣抹了把脸上的汗渍,抬头时眼里竟燃着比闪电更亮的光。那道光映在李恩希眼底,将史书上“叛徒”二字灼得模糊,只剩雨幕里两个缠斗的身影,像两株在狂风里死死缠结的野草,分不出谁先折腰,谁先白头。
檐角铜铃在风雨中碎成乱响,土地庙的破窗棂外,两道身影已缠斗得难解难分。杨再兴手中滚银枪带起的风刃劈开雨帘,在青石板上砸出碗口大的凹坑,泥屑混着雨水溅上庙墙,洇成一幅幅狰狞的水墨画。王棣的虎头湛金枪枪却似活物般游转,枪尖挑落的雨珠悬在半空,竟凝作寒光凛凛的剑穗,随他旋身时甩出细碎银芒,恍若银河落九天。
两人的身影在风雨中穿梭,枪尖闪烁的寒光与雨水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直到王棣灵活地躲过杨再兴那带着千钧之力的钢锏,杨再兴也凭借着敏捷的身手,惊险地闪过王棣射出的弓箭。李恩希和庄菲才惊得目瞪口呆。李恩希心中暗暗想着,没想到平日里看着养尊处优的王棣这个公子哥,竟也有这样高强的武力。她的内心开始动摇,难道自己以前对他的误解这么深吗?那些史书上的记载,真的就毫无偏差吗?
她的目光紧紧追随着王棣的身影,看着他在战场上与杨再兴周旋,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技巧。她突然发现,眼前的王棣与自己印象中那个被史书记载的叛徒形象,渐渐重叠不起来了。
直到王棣用那一招精妙绝伦的回马枪,成功地让杨再兴跌下马来,进而义服杨再兴后,李恩希心中的震撼达到了顶点。她不得不感叹,人心中的成见真的是一座大山,难以撼动。没想到如此英勇善战的王棣,居然在史书上只有寥寥数笔,还被描绘成一个遭人唾弃的叛徒。这让李恩希更加怀疑史书的正确性了,她的心中涌起一股想要探寻真相的冲动。
李恩希忽然明白,有些故事从来不是墨笔能写尽的,就像这土地庙里的烛火,虽小却能照亮人心,比任何史书都更滚烫、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