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床下听风(1/2)
宣和三年暮春,汴河两岸的柳絮正化作愁云。周邦彦抱着新填的《瑞龙吟》词稿,踏着落花往镇安坊来,袖中还藏着从书肆寻得的《乐府指迷》——前几日听李师师说,想参透以乐景写哀情的妙处。
他刚转过巷口,姥姥在二门处拦住他时,脸上堆的笑比往日多了分慌张:周公子改日再来吧,姑娘身子......话音未落,内室传来琴弦轻响,正是他教她的《烛影摇红》起调。周邦彦望着游廊尽头的湘妃竹帘,见帘影里晃过明黄衣角,指尖突然攥紧了袖中帕子,帕角绣着的墨梅,此刻正被他指甲掐出褶皱。
我去偏厅等。他说得平静,脚步却径自往琴室后的夹道走。檐下铜铃被风揉碎,他数着第三块青砖踩下去,竟听见机括轻响——正是赵佶新修的地道入口。来不及细想,身后已传来姥姥的惊呼,他闪身躲进床底,刚伏下身子,便见明黄靴底踏入门槛。
今日艮岳的芍药开了,赵佶的声音混着龙涎香扑来,朕让人折了几枝,比你去年插的腊梅艳多了。周邦彦屏住呼吸,望见李师师的素裙扫过青砖,裙角沾着片柳絮,与他方才在路上拾的那片一般轻薄。她跪接花时,发间竹节银簪忽然晃了晃,簪头缠着的墨色丝绦垂下来,在床沿投出道细瘦的影子,像极了杜牧诗里的恨如春草多。
周邦彦在暗处闭上眼,想起前日与她对饮时,她用银刀剖橙的模样,刀锋映着烛火,比此刻赵佶腰间的鎏金佩刀清亮得多。
五更梆子响过,赵佶终于离去。周邦彦从床底爬出来时,膝头沾着块明黄缎子——不知是龙袍上的刺绣还是烛泪。李师师望着他发间的蛛网,忽然伸手替他拂去,指尖却在触到他眉骨时猛地缩回:你都听见了?
周邦彦不答话,取过案头的狼毫笔,在薛涛笺上笔走龙蛇。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