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骨妖逆袭:炮灰千金飒爆了 > 第191章 智能古物识别机落地,科技引流初显成效

第191章 智能古物识别机落地,科技引流初显成效(2/2)

目录

为了让居民更懂“灵气与古物”的关联,妖妖还在识别机旁设置了“灵气科普角”。角落的电视循环播放着动画短片:画面里,一件唐代陶俑从刚烧制完成时的“灵气活跃”,到历经千年后“灵气沉稳沉淀”;而现代仿品的灵气则像“乱飘的柳絮”,毫无规律可言。“古物就像老人,年代越久,灵气越沉稳,这就是识别机判断年代的关键。”负责讲解的糖博科技员工,用通俗的比喻让居民瞬间明白原理。

下午三点,收藏爱好者老陈抱着一个青花盘挤进人群。这盘子是他去年在古玩市场花2万元买的,找了几位“行家”看,有人说是清代的,有人说是现代仿品,让他心里一直没底。识别机检测时,灵气感应芯片的蓝光停留了足足1分钟,屏幕上跳出一行醒目的字:“清乾隆年间青花缠枝莲纹盘,景德镇官窑烧制,灵气残留1.5纳灵,属二级文物范畴,釉面有细微冲线,建议联系专业机构做修复,修复后市场估值约15-20万元。”

老陈看着结果,手都在抖:“我还以为买亏了,没想到真是老物件!”糖博科技的技术人员趁机递上“古物修复方案”:“您这盘子的冲线用我们的‘微缩灵气修复仪’就能补,修复后肉眼几乎看不出痕迹,还能定制灵气保护罩,防止后续氧化。”老陈当场签下修复合同,成为识别机带来的第一笔高端订单。

当天结束时,10家门店的智能古物识别机累计接待523人次体验,157件“疑似古董”被识别为有收藏价值的老物件,38人表达修复意向,最终签下8笔修复订单,订单金额从5000元(修复民国搪瓷缸)到20万元(修复乾隆青花盘)不等。更意外的是,因客流激增,门店日用百货销售额同步上涨12%——不少居民检测完古物,会顺手买些灵气有机蔬菜、日用品,形成“检测+消费”的良性循环。

“这台机器不只是引流工具,更是糖博科技的‘活名片’。”傅博晟看着报表,对妖妖说,“以后居民提到古物鉴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咱们苏傅渠道。”妖妖笑着点头:“接下来我们把识别机的数据同步到云端,居民在家就能上传照片初步判断,再引导到店做精准检测,粘性会更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