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纪录片里的门道(2/2)
关谷的笔顿在纸上,墨点晕开一小片。他突然想起奶奶说过,他十五岁去东京上学那天,爷爷在门框前站了很久,用那块木楔把门关了又开,最后在那道痕旁边,轻轻敲进个新木片——现在想来,那是怕他回来时,门轴松了推不动。
“你这人真怪。”关谷合上图画本,语气软了大半,“说你不懂吧,你讲的比我这住了十几年的还细;说你懂吧,偏偏说不出个确切出处。”他往旁边挪了挪,腾出块地方,“算了,别研究纪录片了。我这画稿卡在门廊的透视上,你来帮我看看——就按你说的‘会说话的门’那种感觉,该怎么下笔?”
天宇刚要起身,就见关谷从墙角拖出个木箱,里面全是建筑模型零件:迷你推拉门、木质台阶、甚至还有个按比例做的小布帽,跟他爷爷戴的那顶一模一样。“别客气,”关谷把支马克笔塞给他,“就当是……帮我给爷爷的门,添笔重彩。”
窗外的阳光斜斜切进来,刚好落在两人中间的画纸上。天宇拿起笔时,指尖触到纸面的瞬间,突然明白关谷那句“添笔重彩”的意思——有些记忆藏在门轴的木纹里,藏在木栓的凹槽里,平时看不见,只有当两个人的回忆叠在一起,才能显露出最鲜活的模样。就像此刻,关谷画的门框,天宇补的门轴,竟严丝合缝,像早就商量好的。
“对了,”关谷突然想起什么,从冰箱里翻出盒和果子,“我奶奶做的樱饼,你尝尝。她说以前爷爷总在画图纸时吃这个,说甜丝丝的,木头也能画出甜味来。”
天宇咬了口,豆沙馅的甜混着樱叶的香,突然觉得那些关于纪录片的较真,其实没那么重要了。有些东西,就算说不出出处,只要两个人都懂,就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