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门后的讲究(2/2)
关谷的笔尖在纸上轻轻点着,额头渗出细汗。他想起去年去大阪时,借住的民宿老板娘总说“大阪的门,是跟着人习性长的”,当时没在意,此刻才品出味来。
“可旅游手册上的示意图就是直接朝外推的啊。”他还想辩解,声音却弱了下去——手册上的照片明显是翻新过的网红民宿,门轴锃亮,一看就是为了方便游客设计的。
天宇没接话,转而说起个小事:“在大阪住的那几天,我总见房东太太推门时先往旁边‘溜’一下门,刚开始以为是门轴松了,后来才发现,她孙子骑着小三轮车从廊下过,门这么一滑,刚好给他让出路来。”
关谷的笔尖终于落在纸上,这次没画木纹,而是先将门轴的位置改了。笔尖在门沿添了道浅痕——那是长期滑动留下的磨损,像位老人脸上的皱纹。他忽然想起什么,在门后加了个矮柜,柜门和推拉门共用一根门轴:“这样滑门的时候,柜子门能跟着动,省得磕着里面的茶具。”
天宇笑了,端起抹茶碗:“这就对了。大阪人过日子,讲究‘门要让着人’,不讲究‘人要迁就门’。”
关谷盯着画稿,推拉门仿佛活了过来:清晨,老板娘推开门,门先往廊下滑了滑,给廊边打盹的老猫让了位,再轻轻转向院子,阳光顺着门缝爬进来,刚好落在矮柜上的酱菜坛子上。那些曾经让他犹豫的别扭感,此刻全化作了妥帖——就像穿惯了的木屐,初上脚磨得慌,踩顺了才知道,每道纹路都踩着生活的节奏。
“等画完,我想再去趟大阪。”关谷忽然说,“这次不拍照片,就蹲在巷口看人家推门、关门,看一天。”
天宇往他碗里续了点热水:“值得。有些讲究,不在手册里,在柴米油盐的缝隙里。”
暮色漫进茶室时,画稿上的推拉门终于定了型。门轴偏着,门沿带点磨损,门后矮柜上摆着个酱菜坛,坛口的布巾被门滑过的气流吹得微微动——那是关谷最后添的一笔,像在说:看,这门刚“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