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门后的讲究(1/2)
午后的阳光斜斜切进茶室,落在榻榻米上,将“大阪民居复原图”的手稿照得透亮。关谷正用细尖笔勾勒推拉门的木纹,笔尖悬在纸面三毫米处,迟迟未落——这已经是他第五次修改这处细节了。
“还是觉得不对劲?”天宇端着抹茶碗走进来,木屐踩在榻榻米上几乎没声。他刚从大阪考察回来,行李箱还放在玄关,帆布包上沾着关西的尘土。
关谷抬头,眉头拧成个结:“总觉得这推拉门别扭,又说不上哪错。你看,我照着旅游手册画的,朝院子开的门,怎么就透着股违和感?”
天宇放下茶碗,蹲在画稿旁。手稿上的推拉门正对着庭院,门框上还画了支含苞的紫阳花,笔触细腻得能看出花瓣的纹路。他指尖轻轻点在门沿:“关西的推拉门,尤其是大阪平民家的,很少这么‘直白’。”
“直白?”关谷不解,“推拉门不就是进出用的吗?朝院子开不是很自然?”
“你去过京都吧?”天宇从帆布包里翻出本旧相册,抽出张拍于大阪老街区的照片,“你看这户人家的门——”照片里的推拉门半掩着,门轴竟装在侧面的回廊柱上,推开时会先贴着墙滑半米,再转向院子,“这叫‘借位开’,大阪民居的推拉门几乎都这样。”
关谷凑近看照片,又对比自己的画稿,忽然“啊”了一声:“我的门是直接往外推的!”
“对。”天宇用指尖在榻榻米上画了个示意图,“大阪老房子开间窄,院子也小,直接朝外推的门,开到最大会撞着院里的石灯笼或晾衣杆。先滑向侧面再推开,既省空间,又不会磕碰——你看这门轴位置,比常规的偏了十五公分,就是为了留足滑动的余地。”
他又翻出张照片,是从屋内拍的:“你再看,门内侧的木栓,大阪人叫‘落とし’,位置比京都的低三指。因为关西人进门爱盘腿坐,抬手就能够着,不像京都讲究‘正坐’,木栓得高些才显端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