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六零悍女:末世大佬的逆袭之路 > 第38章 改良用具

第38章 改良用具(1/2)

目录

她一边割着谷子,一边在脑海中飞速模拟着改良方案。

镰刀头角度能否设计成可微调的?

或者根据不同作物的平均高度,预设几种最佳入刀角度?

这样能减少无效做功,节省体力。

握把木柄太滑,太硬。

可以尝试在握持部分缠绕吸汗防滑的布条或草绳?

或者干脆设计成符合人体手掌弧度的、带有防滑纹路的复合材料握柄,当然,这个年代只能用木头雕刻或缠布实现。

当前铁质刀刃容易卷刃。

末世记忆中有几种简易的渗碳或表面硬化处理工艺,或许能提升刃口保持度?

但这需要设备,暂时不现实。

除了镰刀,她还注意到其他问题。

比如运送割倒的庄稼,全靠人背肩扛,效率低且耗费体力。

如果有简易的独轮车或者拖板……

这些念头在她脑海中盘旋、碰撞、组合。她深知,在当前的条件下,任何过于超前或者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的改良都是不现实的。

她需要的是那种“四两拨千斤”的、微小却实用的改变。

几天后,沈棠负责的那片谷子地,已经收割了大半。

她的工分记录,如同她的收割速度一样,一骑绝尘,遥遥领先于所有女社员,甚至超过了许多壮劳力。

记工员老张头每次在她名字后面写下那个惊人的数字时,手都忍不住有点抖。

村民们的议论也从最初的震惊、怀疑,变成了麻木和隐隐的敬畏。

这个沉默寡言、住在“鬼屋”的沈知青,用绝对的实力,在红旗村的秋收战场上,打响了第一炮!

这天中午休息时,沈棠没有像往常一样独自喝水休息。

她拿着自己的镰刀,走向正在田埂边抽旱烟、眉头紧锁的赵建国。

“大队长。” 沈棠的声音平静无波。

赵建国抬头,看到是她,严肃的脸上难得缓和了一丝:

“沈知青?有事?”

他对这个干活拼命、效率奇高的女知青,印象已经大为改观。

沈棠将手中的镰刀递过去:

“大队长,您看看这把镰刀。”

赵建国不明所以,接过来掂量了一下,又看了看刃口:

“磨得挺快,怎么了?”

“您用它割几把试试,就割那边没割的。”

沈棠指向旁边一小片谷子。

赵建国虽然疑惑,但还是依言起身,走到那片谷子前,弯下腰,拢住谷子,挥动镰刀。

“嚓嚓嚓”几刀下去,割倒一小片。

动作熟练,但眉头却微微皱起,显然也感到了腰部和手臂的负担。

“感觉如何?”

沈棠问。

“还行,就是这活计,干久了都这样,费腰费胳膊。”

赵建国直起身,捶了捶后腰。

“如果,”

沈棠拿回镰刀,指着木柄靠近镰刀头的位置,

“在这里,稍微调整一下镰刀头安装的角度,让它向下倾斜大概5度到10度左右。您觉得会怎么样?”

“调整角度?”

赵建国一愣,他干了一辈子农活,镰刀都是这么用的,从没想过还能调角度。

“对。”

沈棠蹲下身,随手捡起一根小树枝,在泥地上画了一个简易的示意图。

“现在的角度,割低矮或稀疏的作物还行。但对付这种高密粗壮的谷子,需要弯腰更低,手臂抬得更高,才能让刀刃有效切入茎秆根部。这样非常费力,对腰背压力很大。”

她用树枝点了点示意图上调整后的角度:

“如果把镰刀头向下调一点,这样挥动时,手臂不需要抬那么高,手腕自然下垂的角度就能让刀刃更容易切入谷子杆的根部。这样,人不需要弯那么低的腰,手臂也更省力,挥动速度理论上也能更快。”

赵建国看着地上那简陋的示意图,又看看手中的镰刀,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他是个老庄稼把式,除了当兵那几年,一直都在地里刨活的,沈棠的话,如同在他固有的认知壁垒上凿开了一道缝隙。

他下意识地比划着沈棠描述的动作角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