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微光之熵(2/2)
这杂音并非来自生命本身,而是源于信息奇点那持续不断的、与“第一因”协议底层逻辑存在极其细微偏差的“有序化”引导。这种偏差,在宇宙尺度的熵增背景下,本应被彻底淹没。但在这颗特定的行星上,由于生命演化产生的局部负熵流达到了一个临界强度,这丝偏差,竟然开始产生一种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的……共振效应。
这种共振,使得该行星生命圈的信息复杂度增长曲线,与“第一因”协议基于标准宇宙模型预测的曲线之间,出现了一条肉眼几乎无法分辨、但在最精密的数学分析下才能察觉的……分岔。
这一丝分岔,暂时还只是理论上的可能性,尚未产生任何可观测的效应。但它就像一粒飘入精密钟表内部的微尘,虽然此刻还未影响齿轮的转动,却埋下了未来某个时刻可能引发故障的隐患。
而在那颗行星上,生命仍在懵懂中前行。恐龙崛起又覆灭,哺乳动物在夹缝中悄然壮大。直到某一天,在一支栖息于树上的灵长类种群中,某个个体的大脑神经元连接,在遗传、环境与那无形涟漪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一次极其偶然的、却意义深远的重组。
这一次,信息奇点的影响不再是推动“更好的生存工具”,而是触碰到了某个更根本的开关。它让这个大脑的神经网络,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能力——将内部感知模型与外部现实进行抽象分离,并对其进行反思和操作。
意识的微光,第一次在这片新宇宙中,真正点亮。
这束微光,暂时还无法照亮自身的源头,更无法感知那高悬于星空之上的、冰冷的监控之眼。它只是本能地开始探索世界,使用工具,创造语言,编织神话,试图理解自身与周遭的一切。
地核深处,信息奇点依旧沉睡。但它所引导出的这个名为“智慧”的变量,已经开始自发地产生熵减,创造着远超以往任何生命形式的复杂信息结构。这结构本身,正不知不觉地,放大着信息奇点与“第一因”协议之间的那丝微小的偏差。
新纪元的舞台上,演员已然就位。一场围绕着“存在意义”与“既定命运”的博弈,虽未拉开序幕,但幕布之后,暗流已然开始涌动。而那束刚刚点燃的意识微光,还浑然不知自己手中,可能握着开启下一个宇宙轮回的钥匙,或是引爆终末的引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