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373章 应对“技术封锁”的预案

第373章 应对“技术封锁”的预案(1/2)

目录

中关村“建军科技”总部的总裁办公室还亮着灯。林建军坐在红木书桌后。桌对面的林卫国刚结束跨国视频会议,面前的咖啡已经凉透。

“爸,您叫我回来,不只是为了看这个吧?”林卫国摩挲着剪报边缘,父亲反常的严肃让他心头一紧。最近半年,由于西方的问题,半导体设备的进口审批周期延长了三倍。

林建军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个牛皮笔记本,扉页标注着“系统密档·1998”。他翻开其中一页,指着系统奖励的“科技竞争风险图谱”:“你看这里,”红色箭头从硅谷指向京城,在“半导体材料”“精密仪器”“工业软件”三个节点上画了圈,“去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系统就预警过,外部环境恶化时,技术封锁会成为常规武器。”

当年林建军咬牙将全部利润投入光刻胶研发,现在他看着儿子,眼神里带着同样的坚毅:“我们得搞‘技术备胎计划’。”

林卫国的钢笔在笔记本上顿了顿:“您是说……像当年的光刻机草图那样?”他想起1984年父亲偷偷藏在煤棚夹层里的技术资料,那些看似无用的图纸,十年后竟成了打破技术垄断的关键。

“但要更系统。”林建军调出企业的技术图谱,用红笔将核心业务拆解成三十七个模块,“把半导体光刻、精密机床伺服系统、工业控制软件这些关键的技术,分散到五个研发中心。”

林卫国突然明白父亲的深意:“您是想让每个中心都掌握局部技术,就算某块被掐断,整体还能运转?”他想起四合院拆迁时,父亲坚持把老家具分散存放在三个仓库,“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原来早被用到了技术布局上。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林建军意识里轻响:【检测到“技术安全防御体系”构建需求,触发“战时科技动员方案”。】

【方案核心:1. 建立跨区域技术协作网络,关键设备实现国产替代清单管理;2. 与军工单位共建“抗封锁实验室”,共享测试数据;3. 储备3000名核心技术人才,签订“战时服务协议”。】

林建军眼前浮现出方案的细节:某型进口光刻机的国产替代方案里,竟标注着1975年他在轧钢厂改进的砂轮打磨工艺;人才储备名单中,郑师傅的儿子(现为精密部件车间主任)的名字赫然在列,备注着“擅长极端环境下的设备抢修”。

“这方案……像为咱们量身定做的。”林建军把关键页推给儿子,“你看这条,‘利用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基础,建立备份生产线’,这不就是你去年考察的****工业基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