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一个山寨的崛起 > 第295章 万国馆的钥匙

第295章 万国馆的钥匙(2/2)

目录

皇帝走到郑伟身边,指着馆内熙熙攘攘的人群:“你看,他们来看的不只是物件,是不同的生活。非洲人用木雕敬神,欧洲人用钟表记时,美洲人靠玉米活命,咱们靠水稻安身——本就不是谁要压倒谁,是各有各的活法,却能彼此帮衬。”

郑伟望着那些交流的面孔:欧洲商人正和云朝的茶师讨论茶叶如何保存,土着托克拿着玉米向农官请教种植技巧,工匠们围着蒸汽机模型比划着改良方案……这些场景像一幅流动的画,画里没有征服与被征服,只有需要与被需要。

他突然明白,真正的海权,从来不是靠船坚炮利去抢夺,而是靠彼此的需要织成一张网。当非洲需要云朝的瓷器,欧洲需要云朝的丝绸,美洲需要云朝的水稻,而云朝也需要他们的象牙、钟表、玉米时,这张网就会越织越密,谁也离不开谁。就像万国馆里的展品,单独看是异乡的奇物,合在一起,却成了“天下人能好好过日子”的证明。

闭馆时,夕阳的余晖透过高窗,给每件展品镀上了一层金边。郑伟最后一个离开,锁门前,他回头望了一眼——非洲木雕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个守护的巨人;欧洲火炮的炮口对着天空,仿佛在守护和平;玉米串的影子摇曳,像在诉说丰收的希望。

他轻轻锁上门,将金钥匙揣进怀里。这钥匙不仅能打开万国馆的门,更能打开人心的门——让云朝人看到世界的多样,让世界看到云朝的包容。

走出展馆,广场上的百姓已经散去,只留下几个孩子在捡拾掉落的彩纸。郑伟望着天边的晚霞,想起“云鲲号”的烟囱,想起大西洋的暖流,想起檀香山的檀香木香气。这三年的航程,最终抵达的不是洛阳的码头,而是对“天下”二字更深的理解:天下不是谁的疆域,是所有人的家园;海权不是谁的霸权,是让家园相连的桥梁。

皇帝的话又在耳边响起:“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郑伟握紧了怀里的钥匙,知道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明天,会有新的船队带着云朝的茶叶和丝绸出发,会有新的种子在异乡的土地上发芽,会有新的故事在万国馆里被讲述。

而他,会守护好这把钥匙,守护好这份让世界彼此需要、彼此尊重的默契。因为他知道,当万国馆的门一次次被打开,当里面的展品不再是“异乡的奇物”,而是“咱们的日常”时,那才是真正的“万国同春”。

晚风拂过,万国馆的鎏金匾额在暮色中闪着柔和的光,像一颗照亮前路的星。

(本书完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