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长江口的迎接(2/2)
“快看!那就是从西洋带回来的宝贝!”有人指着“云鲲号”货舱的方向,那里隐约能看到露出的檀香木边角和丝绸的光泽。孩子们踮着脚,眼睛瞪得溜圆,嘴里念叨着“会转圈的钟”“能透光的玻璃”,这些天来,说书先生早已把舰队的故事编成了话本,在茶馆里讲得绘声绘色。
郑伟站在船头,对着两岸的百姓深深一揖。他这一拜,岸边的欢呼声更响了,有人哭了起来,是盼着亲人归来的商贾家属;有人笑着抛洒花瓣,是感谢舰队带来新商路的商户;还有私塾的先生带着学生,对着船行三鞠躬,说要让孩子们记住“开眼看世界的壮举”。
“云鹭号”上的官差送来朝廷的旨意,用明黄的绸缎包着,郑伟接过展开,上面是皇帝亲笔所书:“静海侯郑伟,率船队遍历四海,通商贸,扬国威,功在千秋。着即速率队赴洛阳,于万国馆献宝,朕将亲迎。”
李大人在一旁笑道:“陛下说了,万国馆里特意给您留了最显眼的位置,要把您带回来的蒸汽机、自鸣钟、玉米种子,还有那幅欧洲地图,都摆进去,让天下人都瞧瞧,咱们云朝不仅有祖宗的智慧,更能吸纳四海的精奇。”
船队缓缓驶入内河,两岸的景象越发热闹。苏州的绸缎商们举着新织的云锦,上面绣着蒸汽船和万里海疆;扬州的盐商们抬着整坛的好酒,说要给船员们接风;连平时深居简出的江南才女们,也在画舫上抛洒诗笺,上面写着“乘风破浪三万里,引得万国拜京华”。
有艘画舫格外显眼,上面站着一群穿着校服的少年,他们举着自制的“地球仪”——用竹篾编的架子,糊着彩纸,虽然简陋,却标出了云朝和欧洲、美洲的位置。为首的少年喊道:“静海侯!我们要跟着您学航海!要去看真正的地球仪!”
郑伟笑着挥手:“好!等你们学有所成,我带你们走新航线!”
夕阳西下时,船队抵达江阴港,准备在此过夜,明日再沿长江北上。岸边的百姓还没散去,举着灯笼,像点亮了一条火龙。郑伟站在甲板上,看着那片晃动的灯火,听着远处隐约传来的《得胜令》,心里百感交集。
三年前出发时,他带着的是探索未知的勇气;此刻归来,怀里揣着的是沉甸甸的收获——不只是货舱里的奇珍,不只是朝廷的嘉奖,更是这片土地上,因他的远行而燃起的、对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云鹭号”的蒸汽机轻轻鸣响,像是在哼着摇篮曲。郑伟望着舱内那封早已读烂的家书,仿佛看到了洛阳的万国馆里,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宝在灯光下闪耀,而馆外,无数双眼睛正望着远方,盼着更多的故事,更多的相遇,更多让故土变得更好的可能。
长江的水静静流淌,带着船队,带着期盼,朝着洛阳的方向,朝着更热闹的未来,缓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