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一个山寨的崛起 > 第251章 移民局设馆

第251章 移民局设馆(1/2)

目录

泉州港的晨光刚漫过码头的石阶,移民局的木牌就被海风拂得轻轻晃动。新漆的“福建移民总局”六个字在朝阳下泛着光,门口的长凳上已经坐满了人,手里都攥着户籍文书,等着办“下南洋”的手续。

陈阿珠抱着三岁的小儿子,手里紧紧捏着块粗布帕子,里面包着丈夫临走前留下的半串铜钱。她踮脚往局子里望,看见穿青布褂子的吏员正给一个老汉盖印,红泥落在“路条”上,像朵小小的花。

“下一位,陈阿珠。”

她赶紧抱着孩子挤进去,怀里的小儿子“哇”地哭了,小手拽着她的衣襟。吏员抬头笑了笑,声音和缓:“莫怕,孩子饿了吧?那边有热水,先喂点奶。”

阿珠红了脸,从包袱里摸出个陶碗,接了热水泡米糕。吏员翻看她的户籍:“泉州府晋江县人,丈夫王大海去年去了爪哇,在蔗糖坊当工?”

“是,”阿珠的声音有点发颤,“他捎信说那边地多,让俺带着娃去找他,还说……说移民局能帮着找船。”

吏员点点头,提笔在纸上写:“陈阿珠,携子王念海,赴爪哇投靠丈夫王大海,分配至第三垦区。”写完,他从抽屉里拿出张泛黄的纸,上面画着爪哇的地图,用红笔圈出个村落,“到了那边,找姓李的管事,凭这路条领两亩地、一把锄头、三斤稻种。”

阿珠接过路条,手指抚过上面的官印,眼泪突然掉了下来。去年丈夫走时,是偷偷跟着货船跑的,一路上躲躲藏藏,差点被风浪卷进海里。现在有了这张纸,登船、住店、领物资都名正言顺,再也不用怕被盘查了。

“哭啥,”旁边一个大娘拍了拍她的背,“俺也是去爪哇找儿子的,移民局的人说了,船上管饭,到了地头还有人接,比以前强百倍。”大娘手里的路条折得整整齐齐,上面写着“领棉布两匹、铁锅一口”,“俺儿子说,那边的土能种三季稻,咱女人去了也能挣工分。”

移民局的院子里堆着不少物件,有新打的锄头、编好的竹筐,还有叠得老高的粗布。管事的刘大人正指挥着伙计往马车上搬:“这些都给船上送去,每户一份,别漏了。”他看见阿珠抱着孩子,特意让伙计拿了块红糖:“给娃揣着,路上哭了就舔点。”

三天后,登船的日子到了。阿珠背着包袱,怀里揣着路条,跟着人群往“福安号”上走。跳板很宽,两边有兵丁扶着,怕有人滑倒。船上已经挤满了移民,有像她这样寻亲的,有举家搬迁的,还有几个年轻后生,背着铺盖卷,说要去南洋学开蒸汽船。

“都把路条拿好!”船上的管事挨个儿叮嘱,“到了爪哇,先去码头的移民点登记,凭着这个领东西、找住处。丢了可就麻烦了!”他指着舱壁上贴的告示,上面画着领物资的流程:先交路条,再领木牌(木牌上刻着地块编号),最后去仓库搬农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