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棉花换布匹(1/2)
广州港的货栈里,空气里飘着棉花的蓬松与棉布的清香。印度商人阿米尔正蹲在堆成小山的棉纱前,手指捻起一缕,对着光看——这棉纱细得像蚕丝,是江南织坊用莫卧儿的长绒棉纺的,比他带来的粗棉线强了十倍。
“李老板,这批纱我全要了。”阿米尔拍着木桌,波斯地毯般的胡须抖了抖,“按老规矩,一匹棉布换五斤皮棉,这次再加两成香料,换你那批提花机。”
织布工坊的李老板笑着摆手:“提花机可不能卖,是咱吃饭的家伙。”他指着仓库里打包好的棉布,“但我能让工匠教你们用——你看这批‘葡萄缠枝纹’的,在德里能卖翻倍价,学会了,你们自己织更划算。”
阿米尔的眼睛亮了。他带着商队来云朝三年,最清楚棉布的利润——从江南运一匹布回印度,除去运费,还能赚三成利,要是能在德里织出同样的布,利润能翻番。“真教?”他攥着李老板的手,银戒指硌得对方生疼。
“郑大人说了,要让棉花换布匹变成‘棉花换技艺’。”李老板指着港口驶来的“云帆号”,“你看,船上除了棉纱,还有二十台织机,是郑大人特意让捎来的,说要在马德拉斯建个织坊,让你们的人跟着学。”
阿米尔跑到码头时,水兵们正把织机搬下船。这些织机比印度的脚踏机多了个铁制的飞梭,木架上还刻着齿轮,看着就比自家的精巧。“这机子里有什么门道?”他摸着飞梭,好奇地问。
跟船来的织匠老张演示给他看:“以前投梭得用手扔,一天织不了半匹;这飞梭用脚蹬,一推一拉,速度快两倍。”他踩着踏板,飞梭“唰”地穿过经线,看得阿米尔直咂舌。
舰队启航时,阿米尔的商队跟在后面。“云帆号”的货舱里装着三万斤皮棉,都是从莫卧儿运来的,回程则要拉着棉纱和织机。郑伟站在甲板上,看着阿米尔的船挂起“学习”的旗号——那是李老板教的,说这样能免一半港口税。
“大人,李老板又来信了。”副官递过信纸,上面的字迹被海风吹得有些模糊,“他说江南的织机都转不过来了,让再送五千锭棉纱,还说有几个印度工匠想跟着回江南学染色。”
郑伟笑着折起信纸:“让李老板挑十个最好的织匠,跟着下趟船去马德拉斯。告诉他们,不光要教织布,还要教轧棉、纺纱,从弹棉到染色,一步都别落下。”
到了马德拉斯,织坊就设在商站旁边。老张带着工匠们组装织机,阿米尔招来的印度学徒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有个叫卡姆拉的姑娘,手指灵活得像织布的梭子,学飞梭只用了半天,老张夸她“比江南的姑娘学得还快”。
“这棉得弹三遍,杂质才少。”老张边说边踩着弹棉弓,弓弦“嗡嗡”响,皮棉在竹筐里飞成雪片,“你们看,弹得越松,纺出的纱越匀,织的布才软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