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一个山寨的崛起 > 第220章 测绘南海

第220章 测绘南海(1/2)

目录

小满的南海像块融化的碧玉,水波晃得人睁不开眼。测绘队的小艇破开碧波,船头的铜铃被浪头打得叮当作响,惊起一群银鳞鱼,在阳光下划出细碎的光弧。

“前面就是永兴岛!”测绘官李衡扶着船帮站起来,草帽被海风掀得老高。远处的岛礁像浮在水面的绿翡翠,成片的珊瑚礁在浅水区泛着白,像给海岛镶了圈蕾丝边。他低头看了眼怀里的铜制六分仪,这玩意儿是广州洋行刚送来的新物件,黄铜刻度磨得发亮,据说能靠着星星算出船在哪儿,比老辈人看日头准十倍。

小艇刚靠上沙滩,队员们就扛着工具跳了下去。沙粒烫得脚底板发麻,有人干脆脱了草鞋,光着脚往岛中心走。李衡指挥着挖坑,铁锹插进沙里时,带出几只小螃蟹,横着身子钻进珊瑚石缝里。

“界碑来了!”两个队员抬着块半人高的青石碑,碑上“云朝疆土”四个大字是郑伟亲笔写的,笔锋遒劲,刻石匠特意在笔画里凿了小坑,说能防海风侵蚀。立碑时,李衡让人往碑座里灌了铅水,又压上几块珊瑚石:“得让它站得比岛还稳,再过百年也得认这字。”

界碑立在岛礁最高处,海风掠过碑面,发出呜呜的声响,像在跟过往的航船打招呼。李衡掏出日志本,笔尖蘸了点海水(墨汁在潮湿的岛上容易晕开),写道:“永兴岛,北纬16度50分,东经112度20分。珊瑚礁环绕,退潮时浅滩宽三里,船只近岸需绕行北侧水道。”他顿了顿,又添了行小字:“礁盘多尖石,触之即破船底,已绘图标记。”

这是他的老习惯。去年随船测绘时,有艘商船不信他标在图上的“危险区”,硬要抄近路,结果船底被珊瑚礁划开个大口子,货物沉了一半。从那以后,李衡的日志里但凡涉及暗礁,总会用红笔描三遍,字里行间都透着股执拗——他不想再看见哪个船长因为一张模糊的海图哭丧脸。

午后的日头毒得像火,队员们躲在椰树荫下歇脚。有人掏出干粮,就着椰子水啃饼子;有人拿着测深锤往海里扔,绳子上的刻度标得密密麻麻,每拽上来一次,就喊一声:“此处水深三丈五,底质珊瑚沙!”李衡蹲在旁边,把数据一个个记在海图上,羊皮纸被汗水浸得发皱,他就用石块压住边角,生怕海风把纸吹跑。

“李官爷,这海图真能比老渔民的记性准?”摇小艇的船老大凑过来,他祖祖辈辈在南海讨生活,靠的是“看浪辨礁、闻风知向”的老法子,对这满是数字的图纸总有点犯嘀咕。

李衡笑着举起六分仪:“张老大,您看这玩意儿。”他对着太阳调准刻度,又对照怀里的星表算起来,“现在是未时三刻,咱在北纬16度51分,误差不会超过半里。您老凭经验,能说得这么准不?”

张老大挠了挠头,看着六分仪上的刻度,又看了看远处的帆影,嘟囔道:“是准……可这铁家伙能认路,认得不认风?去年台风天,我就是跟着海鸟飞的方向才躲过一劫。”

“经验有用,图也得准。”李衡把海图摊开,指着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的区域,“红色是危险礁盘,蓝色是安全水道,绿色是台风季避风港。您看这永兴岛,港池能藏二十艘船,台风来了往里一躲,比跟着海鸟靠谱。”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当然,您老的本事也得记下来,我这日志里专门留了页,写‘渔民秘传:台风前海鸟集群低飞,浪头带腥气’。”

张老大听得直点头,主动说:“我知道哪片海域有海龟产卵,哪处珊瑚礁能采到好海螺,都告诉你,你标在图上,以后船来了也能有个念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