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一个山寨的崛起 > 第183章 商路通四海

第183章 商路通四海(2/2)

目录

正午时分,“云帆号”的货舱终于装满了。林掌柜站在跳板上,看着最后一箱云缎被吊上船,突然想起十年前,他运绸缎去南洋,光是在马六甲海峡等顺风就耗了一个月,货还被海盗抢了一半。那时他对着海风发誓,若有朝一日能顺顺当当把货运到,宁愿多捐三成税。

“林掌柜,该签提单了!”断云票号的伙计举着单据跑过来,上面印着蒸汽船的图案,还有行小字:“断云保险承保,若货物遗失,照价赔偿。”

林掌柜接过笔,手却顿了顿。他看见码头的另一侧,几艘旧式帆船正缓缓起航,船工们喊着号子拉帆,帆布在风里鼓得像气囊,却怎么也赶不上“云帆号”烟囱里喷出的白雾。他突然觉得,自己签的不是一张提单,是给老日子画的句号。

汽笛再次鸣响,比清晨那声更洪亮。“云帆号”缓缓驶离码头,黑色的船身切开碧绿的海水,留下一道雪白的航迹。码头上的商人、脚夫、水手都仰着头看,有人挥手,有人欢呼,连趴在母亲背上的婴儿都咯咯直笑,小手拍打着空气,像在跟船儿道别。

陈阿伯蹲在石阶上,数着手里的铜钱,一枚枚摞起来,像座小小的塔。他听见旁边的南洋商人在跟翻译说,等“云帆号”回来,要带儿子来广州,“学这铁船的造法,学这账册的算法”。

海风带着咸腥味吹过,拂动着码头上新挂的旗帜——那是面蓝底白纹的旗,上面绣着艘蒸汽船,船帆上写着“通四海”三个字。旗脚下,几个孩童正用树枝在沙地上画船,画得歪歪扭扭,却有模有样地给船画了个冒着烟的烟囱。

林掌柜望着“云帆号”消失在海平面,突然想起曹林去年南巡时说的话:“商路不是抢来的,是铺出来的。你把丝绸、铜器运出去,把香料、象牙换回来,百姓手里有了新物件,日子才会活泛。”

他摸了摸怀里的提单,纸面还带着油墨的温度。远处的海面上,海鸥追着船的航迹飞,翅膀上沾着阳光,亮得像镀了层金。林掌柜知道,用不了多久,这航迹就会变成一条看不见的线,一头连着广州港的码头,一头系着南洋的市集,线上流动的不只是货物,还有日子越过越旺的盼头。

暮色降临时,码头上的货箱少了大半,却又新来了几车北境的煤。脚夫们扛着煤块往仓库里送,黑亮的煤块在灯笼下泛着光,像一块块能点燃的黑宝石。陈阿伯数完最后一枚铜钱,揣进怀里,脚步轻快地往家走——他要告诉老伴,等“云帆号”回来,就带她去看那能换十担胡椒的铜壶,看看这通四海的路,到底能把日子带向多远的地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