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一个山寨的崛起 > 第181章 法典定民心

第181章 法典定民心(2/2)

目录

城楼上,曹林扶着垛口往下望,听着百姓们或哭或笑的声音,比任何山呼万岁都让人心里踏实。秦先生捧着各地送来的急报,脸上带着笑意:“江南那边,士族子弟开始请先生教算学、律法了,说是怕将来不懂法典,连家产都保不住。”

“西南呢?”曹林问。

“西南土司派人来要法典抄本,”秦先生翻开一页,“孟土司的女儿说,要照着‘工坊条例’办织布厂,还问能不能派个懂法典的先生去,教寨子里的人认字断案。对了,草原的牧民也托商队带话,问法典里有没有保护羊群的条令,说去年冬天有汉人商人抢了他们的羊,想照着法典告官。”

曹林接过急报,阳光透过云层照在纸页上,“民为邦本”四个字被晒得发烫。他想起刚草拟法典时,李御史曾劝他:“自古律法多为治民,您这法典倒像在治官。”当时他只说:“官若清明,民自安定;民若有靠,天下自稳。”

此刻看着公告栏前的景象,他突然懂了——这法典不只是写在纸上的规矩,是给百姓心里装的秤。以前百姓怕官,是因为没处说理;现在有了这杆秤,知道什么该得、什么能争,腰杆自然就直了。

日头爬到头顶时,公告栏前的人还没散。有人回家取了笔墨,蹲在地上抄法典;有人围着书吏问东问西,把“分户授田”“工坊招工”的细则记在烟盒上;连牌坊顶上的孩子都在喊:“我长大了要当懂法典的官,不贪钱!”

老秀才念得口干舌燥,王二把自己的瓦罐递过去:“先生,喝口粥润润喉。这法典好啊,得让更多人知道!”

书吏正在登记领田契的名单,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名字越记越多,像串不断延长的线,把百姓的心和这新朝的规矩紧紧连在一起。

曹林走下城楼时,听见两个孩童在念法典上的句子,奶声奶气的:“官是百姓的官,不是百姓的爷……”他忍不住笑了,秦先生跟在后面说:“陛下,您看,这比派多少兵都管用。”

“不是兵不管用,”曹林望着远处正在丈量土地的吏员,他们手里的尺子闪着光,“是这法典让百姓知道,兵是护着他们的,不是来欺负他们的。”

夕阳西下时,公告栏上的法典纸页被风吹得哗哗响,像在念一首长诗。田埂上,老农们正扛着新领的农具往家走,影子被拉得很长,拖过即将属于他们的土地。法典上的字在暮色里渐渐模糊,但百姓心里那杆秤,却越来越亮,越来越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