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一个山寨的崛起 > 第174章 建安二年春

第174章 建安二年春(1/2)

目录

建安二年的春天,来得比往年早。惊蛰刚过,京城南墙根的桃花就憋不住了,粉嘟嘟的花苞一夜之间炸开,沿着护城河一路铺过去,像条被打翻的胭脂河。晨雾还没散时,就能看见卖花的小贩挑着担子穿街过巷,筐里的桃花沾着露水,吆喝声混着花香,把整座城都泡得甜丝丝的。

永安王府的马车碾过青石板路,车轮碾过积水时溅起的水花里,都裹着点桃花瓣。车帘掀开,探出个梳着双丫髻的小脑袋——是刚满十岁的小皇帝,手里攥着个绣着“建安”二字的布包,里面鼓鼓囊囊的,装着给学堂孩子的新书包。

“皇叔,学堂的孩子们会喜欢这个吗?”小皇帝扒着车窗,看见路边有个穿补丁衣裳的男孩正盯着筐里的桃花看,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

永安王伸手替他理了理歪掉的帽缨,声音温厚:“陛下亲手缝的书包,比宫里的金器还金贵呢。”他说的是实话,这些书包是小皇帝跟着绣房嬷嬷学了半个月才缝好的,针脚歪歪扭扭,却每个都缀着颗小小的桃木珠——宫里老人说,桃木能辟邪,陛下觉得孩子们背着,就能平平安安。

学堂在南大街尽头,是去年用旧粮仓改的,此刻门口已经围了不少孩子。穿粗布褂子的、光脚踩着草鞋的、扎着羊角辫的,一个个仰着脖子往马车这边望,手里攥着磨得发亮的旧课本。小皇帝跳下车时,有个瘦得像豆芽菜的男孩往后缩了缩,手里的课本“啪嗒”掉在地上——那是本用草纸订的册子,字都是手抄的,边角卷得像朵菊花。

“别捡,”小皇帝跑过去按住他的手,从布包里掏出个新书包递过去,“这个给你。”书包是靛蓝色的粗布,上面绣着只歪歪扭扭的小兔子,正是小皇帝最拿手的图案。男孩愣了愣,手指摸着书包上的绒毛球(那是用剩下的线头攒的),突然“哇”地哭了——他娘去年冬天染了风寒,家里连买药的钱都没有,哪敢想能有个新书包。

“哭什么?”小皇帝皱着眉替他擦眼泪,“先生说,春天哭鼻子,会吓跑春雨的。”周围的孩子“噗嗤”笑出声,刚才还拘谨的气氛一下子松了,一个个涌上来领书包,叽叽喳喳像群刚出窝的麻雀。永安王站在旁边看着,见有个瞎眼的小姑娘没挤上来,便拿起个绣着星星的书包走过去,替她背在肩上:“里面有先生新印的课本,字大,摸着也能认。”小姑娘摸索着课本上凹凸的字迹,忽然笑了,露出两颗缺了的门牙。

南大街上更热闹。断云票号的伙计搬了张长桌摆在门口,桌上铺着红纸,写着“票据通南北,一文不相差”。一个穿蓝布衫的掌柜正踮着脚往里挤,手里攥着张桑皮纸票据——那是他在江南进茶叶时存的,上面盖着断云票号的红印。“小哥,这票在京城能兑成现银不?”他嗓门挺亮,周围的人都凑了过来。

伙计笑着点头,拿起算盘“噼啪”一打:“您这票是江南分号开的,纹银五十两,加上利息三分,一共五十二两四钱,一分不少。”说着从钱柜里捧出五十两官银,又数了二两四钱碎银,码在掌柜面前,“您点点。”掌柜拿起银锭咬了口,见留下个清晰的牙印,顿时笑开了:“以前跑趟生意,揣着银子怕抢,如今一张纸就管用,这断云票号真是把咱们商人的心摸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