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工程学院的第一课(2/2)
狗剩屏住呼吸,把拆下来的零件按顺序摆好,用炭笔在地上画了个简易图:“齿轮三个,轴一根,弹簧两个……”忽然,他“咦”了一声,指着两个咬合的齿轮,“师父,你看这齿,有的深有的浅,怪不得转着费劲!”
老匠头凑过去一看,咧嘴笑了:“这就是没按规矩造的坏处。以后造齿轮,齿深都得是三分,误差不能超半分——这就叫‘标准化’,记住了?”
“记住了!”四个徒弟齐声应道,手里的活计更仔细了。齿轮转动的“咔嗒”声混着老河工的讲课声,倒比学堂里的铃声还提神。
日头爬到窗棂中间时,老河工讲得口干舌燥,让人搬来壶凉茶,喝了两大碗才接着说:“最后说句实在的,挖渠不是瞎挖,得眼看、心算、手试。明天咱去南边的水渠现场看,我手把手教你们量坡度、测水深——学本事,光听不行,得动手。”
底下的人纷纷点头,有人已经开始收拾草纸,上面画满了歪歪扭扭的水渠、齿轮、尺寸标度。柱子把画着渠坡的草纸小心折好,塞进怀里——他想学好了,回去给临江府的乡亲们修条好渠,让他们不用再靠天吃饭。
狗剩和师兄弟也把拆下来的零件重新拼了拼,虽然还不太顺手,却比刚才拆的时候快多了。“师父,”他挠着头笑,“原来这破车里面有这么多门道啊。”
“门道多着呢。”老匠头拍了拍他的后脑勺,“等拆完这台,咱就造台新的——保证比这台快三成,还不卡壳。”
散课时,年轻工匠们排着队往外走,嘴里还在念叨着“渠底低三尺”“齿轮三分深”。老河工站在门口,看着他们的背影,忽然觉得自己这把老骨头还挺有用。他想起曹林说的“传帮带”,原来就是把自己会的东西,一点一点教给这些年轻人,让他们少走弯路。
狗剩抱着拆下来的齿轮,跟在师兄弟后面,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他忽然想,等学会了造新轨道车,就给黑石部的草原也铺条轨道,让那里的战马和粮食,能跑得比风还快。
夕阳透过窗户,照在大堂的黄土上,老河工用树枝画的水渠还清晰可见,像一条蜿蜒的小河,从讲台流向墙角的轨道车零件,也流向每个年轻人心里——那里,正有新的想法在悄悄发芽,就像开春的草,憋着劲要往上长。
工程院的第一课,没教《天工开物》,没讲《农桑辑要》,只讲了挖渠的坡度和齿轮的深浅。可谁都知道,这些沾着泥土和机油的学问,才是能让断云寨的水渠更长、轨道车更快的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