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一个山寨的崛起 > 第107章 工程学院的第一课

第107章 工程学院的第一课(1/2)

目录

工程学院的门刚卸下最后一根门闩,就被涌进来的年轻工匠挤得咯吱响。这栋刚盖好的三层木楼还带着松木香,一楼的大堂没摆桌椅,只在地上铺了层平整的黄土,墙角堆着新砍的树枝——那是老河工特意让人准备的“教具”。

“都围过来,围过来!”老河工穿着件浆洗得发白的蓝布褂,手里攥着根胳膊粗的树枝,像赶羊似的把人圈到中间。他面前的黄土被扫得干干净净,二十多个年轻工匠蹲的蹲、坐的坐,手里不是捏着炭笔和草纸,就是举着木尺,连铁匠坊最调皮的徒弟狗剩,都瞪着眼不敢吭声。

“今天咱不讲别的,就讲挖渠。”老河工蹲下身,树枝在地上划了条弯曲的线,“这是河,这是田。要让河水进田,就得挖渠。可渠咋挖?这里头学问大了去了。”

他在线旁又划了条斜线,一头连着“河”,一头通向“田”:“渠底得比河面低三尺,听见没?低一尺,水跑不动;低五尺,水太急,渠岸撑不住,开春一化冻准垮。”说着用树枝在斜线旁标了个“三尺”,又在旁边画了个垮塌的土坡,“去年清溪县那渠,就是坡太陡,一场暴雨冲了半里地,害得三十亩麦子旱死——那就是没按规矩来。”

底下的人“嗡嗡”议论起来。来自临江府的小木匠柱子赶紧用炭笔在草纸上画:“河三尺,渠坡缓……”他爹就是因为修渠时算错了坡度,被地主扣了工钱,此刻听得格外认真。

“还有这渠宽。”老河工又在渠线两侧划了两道竖线,“田多,渠就宽;田少,渠就窄。但最窄不能少于五尺,不然拉土的车过不去,清淤都没法清。”他用树枝量了量,“就像咱断云寨的路,宽的能过两辆轨道车,窄的只能走人,一个道理。”

蹲在后排的几个铁匠学徒听得直点头。他们平时给轨道车打铁轨,知道“宽窄”对轮子的重要性,原来挖渠也讲究这个。

忽然,坐在最前排的年轻人举了举手——是流民里的王二,以前在老家种过水田。“河工爷,”他怯生生地问,“要是遇上石头地咋办?挖不动啊。”

老河工眼睛一亮,把树枝往地上一顿:“问得好!”他在渠线中间画了个大疙瘩,“遇上石头,别硬挖。顺着石头旁边绕个弯,或者用炸药崩——但崩的时候得小心,别把渠岸炸松了。前年老河工队在云州府炸石头,就是药量没算好,崩出个大坑,反而多花了三天填。”

他边说边用树枝比划炸药的用量,什么“拳头大的石头用半两药”“磨盘大的石头用三两药”,说得比账房先生算银子还准。王二赶紧在草纸背面记下来,字歪歪扭扭的,却写得密密麻麻。

墙角传来“咔嗒咔嗒”的轻响,是铁匠坊的徒弟狗剩和三个师兄弟在拆旧轨道车。那是台用了两年的老车,轮子磨得快平了,曹林让人送来当“教具”。狗剩正用小锤敲着齿轮上的销子,老匠头在旁边盯着:“慢点拆,记着每个零件的位置——这齿轮为啥卡壳?就是轴磨细了,得换根粗的。拆明白了,下次造新的就知道咋改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