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一个山寨的崛起 > 第35章 乱世基业的根基

第35章 乱世基业的根基(2/2)

目录

“好砖!”曹林拿起一块,沉甸甸的,棱角分明,“就按这个标准烧,日夜不停,越多越好!”

他没说错,断云寨确实缺砖。流民安置点要盖砖房,防御工事要砌砖墙,新建的粮仓更得用砖和水泥砌——他要造的,可不是普通的粮仓,而是模仿后世的圆筒仓,墙壁用水泥砌砖,顶上盖瓦,底部留通风口,既能防潮,又能防鼠。

第一个圆筒粮仓动工那天,全寨的人都来看稀奇。泥瓦匠们用水泥和砖块一层层往上砌,圆墙越砌越高,最后封顶时,老王头特意在顶上盖了个尖顶,说“这样下雨不积水”。曹林看着那十几米高的粮仓,心里踏实多了——这玩意儿,别说防潮,就算来场暴雨,也冲不坏。

干活的流民们劲头更足了。妇女们在砖窑场和泥、码坯,手上磨出了血泡,却舍不得休息,晚上领了工钱,攥在手里能笑出声;汉子们在水泥作坊挥汗如雨,石碾推得飞快,就为了多挣几文钱,给孩子买块糖吃。

青禾表姐把这些都记在情报司的册子上:“大当家,现在流民们都说,断云寨是活菩萨,不仅给活路,还给钱,比州府强十倍。”

“这才是根本。”曹林望着忙碌的工地,“让他们有活干、有钱拿、有饭吃,才会真心待在断云寨,才会跟着咱们守寨。”

三个月后,成效显出来了。五座圆筒粮仓拔地而起,雪白的墙壁(水泥掺了白石灰)在阳光下格外显眼,里面堆满了粮食,通风良好,再也不用担心发霉。寨里的路也用水泥和碎石铺了,下雨天不再泥泞,马车走在上面稳稳当当。

砖窑更是成了断云寨的“聚宝盆”。老王头又改进了工艺,烧出的青砖、青瓦又好又便宜,连清溪镇的富户都来买,说“断云寨的砖盖房子,百年不倒”。曹聪算过账,砖窑和水泥作坊每月能净赚两百两,比卖玻璃还稳当。

这天,州府的张参将又带着人来“巡查”,看到断云寨的变化,眼睛都直了。平整的水泥路上,马车跑得飞快;雪白的粮仓气派非凡;砖窑场里,流民们干得热火朝天,脸上带着笑——这哪像个山寨,分明是个兴旺的小镇!

“曹大当家真是好本事啊。”张参将摸着粮仓的墙壁,语气复杂,“这么结实的房子,州府的粮仓都比不上。”

“都是弟兄们和乡亲们一起干出来的。”曹林笑着递上一杯新做的夜光杯,“参将要是喜欢,这杯子您带着,还有些新烧的青砖,回去盖个小院,住着舒坦。”

张参将接过杯子,看着远处忙碌的人群,心里暗暗叹气——这样的断云寨,人心齐、根基稳,别说打压,就算想动,也得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那个本事。

傍晚,曹林站在新盖的粮仓顶上,望着夕阳下的断云寨。水泥路上,孩子们在追逐嬉戏;砖窑场的烟囱里,青烟袅袅升起;远处的演武场,铁骑营正在操练,马蹄声震得大地发颤。

他知道,水泥和砖瓦看似普通,却是乱世里最坚实的根基。有了这些,才能盖起结实的房子,囤起足够的粮食,筑起坚固的寨墙;才能让流民们安下心,把断云寨当成真正的家。

“下一步,修水渠。”曹林望着寨外的荒地,眼里有了新的计划,“用水泥砌水渠,引溪水浇地,明年开春,就能种庄稼了。”

晚风吹过粮仓,带着泥土和砖石的气息。这气息不似玻璃那般流光溢彩,却比任何东西都让人踏实——因为它代表着扎根,代表着建设,代表着在这片土地上,真正扎下根去的决心。

断云寨的故事,不再只有刀光剑影,更有了烟火气里的生生不息。而这一切,都从那捧不起眼的水泥、那块沉甸甸的青砖开始,一点点,筑起了乱世里的一方安稳天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