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一个山寨的崛起 > 第35章 乱世基业的根基

第35章 乱世基业的根基(1/2)

目录

曹林在地窖里蹲了半晌,指尖捻起一把受潮的糙米,眉头拧成了疙瘩。地窖虽阴凉,但江南的梅雨季快来了,空气里的潮气像无形的手,正一点点侵蚀着粮袋——才囤了一个月的粮食,墙角的几袋已经发了霉,散着淡淡的霉味。

“这么堆着不是办法。”他直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潮气一上来,再多粮也得烂光。”

身后的曹聪跟着叹气:“以前粮少,挖个坑埋了就行;现在粮多了,地窖根本不够用,就算再挖几个,梅雨季照样遭殃。”

曹林走出地窖,望着寨外连绵的山。后世那些高达数十米的粮仓浮现在脑海里——钢筋混凝土浇筑,通风防潮,能存上万吨粮食。钢筋这里没有,但混凝土的“祖宗”——水泥,他却知道怎么造。

石灰石、黏土、铁矿粉,按比例混合煅烧,再磨成粉,加水就能凝固,坚硬如石。这些原料,断云寨周边的山里遍地都是,比找石英砂还容易。

“曹聪,账上还能匀出多少钱?”曹林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曹聪扒了扒算盘:“刚卖了批玻璃摆件,还剩五百两。不过铁匠铺要添新炉子,玻璃作坊想扩规模……”

“先停一停。”曹林打断他,“这五百两,先建水泥作坊和砖窑。粮食坏了,咱们连吃饭都成问题,还谈什么扩规模?”

说干就干。曹林让人在寨东的空地上圈了块地,这里离石灰石矿近,又有溪流,取水方便。他画出水泥作坊的图纸:三座煅烧窑,两座碾磨机,还有堆原料的场院,简单却实用。

招工的消息一放出去,流民们涌破了头。这些日子,看着寨里的人领月钱、分粮食,他们早就眼热了。听说建作坊、烧砖瓦也给工钱,不论男女,顿时来了两百多人,黑压压地站在空地上,等着曹林挑选。

“会烧窑的、会和泥的往前站。”曹林站在土台上喊道。

人群里挤出十几个汉子,为首的是个瘸腿老头,自称老王头,以前在州府的窑厂干过三十年,烧砖、烧瓦样样精通。“大当家信得过我,我保准烧出的砖比石头还硬!”

“好!”曹林让老王头当砖窑的工头,又从流民里挑了五十个身强力壮的汉子去水泥作坊,剩下的男女老少,跟着老王头学和泥、制砖坯。

“工钱按天算,男的一天五十文,女的三十文,管饭。”曹林这话一出,人群里爆发出欢呼声。以前在外面逃难,别说工钱,能有口饭吃就谢天谢地,现在不仅管饭,还能拿钱,谁能不乐意?

水泥作坊先开了工。石灰石、黏土、铁矿粉按比例倒进巨大的石碾里,四个汉子推着碾盘,吱呀呀地碾成细粉,再送进煅烧窑。窑里烧的是焦炭,火舌舔着原料,发出“噼啪”的声响,烧到通红再卸出来,冷却后再碾一次,就成了水泥粉。

第一次出水泥那天,曹林亲自试验:抓一把水泥粉,掺水和成糊状,抹在两块石头中间,摆在太阳底下晒。第二天一早去看,两块石头竟牢牢粘在了一起,用锤子砸都砸不开。

“成了!这玩意儿比糯米石灰浆还管用!”老王头凑过来看,惊得直咂嘴,“以前盖房子,粘石头全靠糯米浆,贵得很,这水泥要是能烧出来,盖房子就省事了!”

砖窑那边也进展顺利。老王头带着人挖了两座龙窑,用黏土和泥,装进木模子里压成砖坯,码在晒场上晾干,再进窑烧制。第一窑砖出窑时,个个青灰色,敲起来“当当”响,真比石头还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