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电影上映:票房大卖(2/2)
随着电影的热映,“非遗热”也从影院延伸到现实生活——手作公益全国10家体验店的预约量暴涨5倍,不少门店排到了一个月后;蜀绣、竹编相关的手作材料包在电商平台销量激增,搜索量同比增长300%;全国多地中小学也纷纷开设“非遗兴趣课”,邀请传承人进校园教学,不少孩子表示“想成为像‘林绣’一样的非遗传承人”。
大凉山的非遗公益基地,也因为电影的热映迎来了更多关注——不少企业和个人主动捐赠非遗教学物资,还有高校非遗专业的学生申请来基地做志愿者。小娟作为基地的“非遗小老师”,在给孩子们上皮影课时,会特意讲电影里的非遗故事:“你们看,电影里的‘林绣’姐姐,就是靠坚持和创新,让更多人喜欢上非遗的,我们也要向她学习。”
这种“从电影到现实”的热度传导,正是“忠犬联盟”和剧组最想看到的。苏晚在接受采访时说:“电影票房大卖当然开心,但更让我开心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这部电影关注非遗、热爱非遗。这才是‘林绣’这个角色真正的价值,也是这部电影真正的意义。”
庆功时刻:初心不改,未来可期
电影上映两周后,剧组举办了“票房口碑双丰收庆功会”。庆功会现场没有奢华的布置,而是延续了“非遗主题”——舞台背景是用电影里的蜀绣纹样制作的,餐桌上的餐具是竹编匠人手工编织的,连庆功蛋糕上都用糖艺还原了“林绣”的绣架形象。
陈曦作为手作公益代表,在庆功会上致辞:“《绣娘的城》的成功,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而是‘非遗文化’的胜利,是‘匠心精神’的胜利,是所有为非遗传承付出的人的胜利。从筹备到拍摄,再到宣传和上映,我们始终坚守‘让非遗活起来’的初心,现在看来,这份初心没有被辜负。”
周教授、林砚舟、沈亦舟、苏医生、赵村长也纷纷发言,分享了从电影筹备到上映的心情。周教授说:“希望这部电影能成为‘非遗题材影视’的一个开始,未来能有更多人关注非遗、拍摄非遗,让老手艺的故事被更多人听见;”沈亦舟则透露:“已经有影视公司来找我们谈合作,想继续拍‘非遗系列电影’,把竹编、皮影、扎染的故事都搬上大银幕;”赵村长笑着说:“村里的传承人现在都干劲十足,说要编更多好的竹编作品,争取能出现在下一部电影里。”
庆功会的最后,全体人员一起切开庆功蛋糕,蛋糕上“非遗传承,光影永续”的字样格外醒目。陈曦看着身边的伙伴们,看着台下热情的观众,突然想起电影里的一句台词:“非遗不是过去的遗产,而是未来的希望。”她知道,《绣娘的城》的票房大卖,只是非遗传播的一个“里程碑”,未来还有更多的路要走——要让更多非遗技艺被看见,要让更多传承人被尊重,要让非遗真正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而只要“忠犬联盟”还在一起,只要还有人热爱非遗、守护非遗,这份“希望”就永远不会熄灭。《绣娘的城》的故事已经落幕,但非遗传承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