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感情稳定:与忠犬们的幸福日常(2/2)
遇到难题时,“忠犬联盟”的会议从不会在严肃的会议室里召开,而是会在传承馆的庭院里,或者附近的小茶馆里,一边喝茶一边讨论。上个月,上海体验店遇到文创产品滞销的问题,大家就坐在庭院里,吃着赵村长带来的糯米糕,一起想办法。
“我觉得可以增加‘非遗+节气’的限定产品,比如马上要到端午节,推出竹编香囊、苗绣粽子挂件。”林砚舟率先提出建议。沈亦舟立刻补充:“我可以联系上海的赛车场,搞‘非遗+赛车’的联名活动,把香囊挂在赛车上展示,吸引年轻人关注。”周教授则说:“我可以写一篇关于端午节非遗习俗的文章,发在公众号上,帮产品做文化背书。”苏医生和赵村长也纷纷出主意,从包装设计到宣传渠道,一一敲定方案。
不到一个小时,滞销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成型了。而这样的场景,在“忠犬联盟”的日常里早已司空见惯——没有争执,没有推诿,每个人都主动贡献自己的想法和资源,齐心协力解决问题。陈曦看着身边认真讨论的伙伴们,心里满是感激:有这样一群愿意和她一起面对困难的人,再大的难题也变得不可怕。
节日:充满非遗特色的“专属仪式”
每个节日,“忠犬联盟”都会有专属的“非遗仪式”——春节时,大家会一起写春联、剪窗花,用非遗技艺装饰传承馆;端午节时,一起包粽子、编香囊,送给传承人和周边的居民;中秋节时,一起做竹编灯笼,在灯笼上绣上月亮、兔子的图案,晚上一起提着灯笼在庭院里赏月。
去年中秋节,陈曦因为要去北京参加非遗论坛,没能赶回来和伙伴们一起过节。没想到,她刚回到传承馆,就看到庭院里挂满了竹编灯笼,每个灯笼上都绣着“陈曦”的名字。“我们知道你今天回来,特意等你一起赏月。”林砚舟递过来一个月饼,“这是苏医生用传统工艺做的五仁月饼,没有添加剂,你尝尝。”
看着眼前的灯笼和伙伴们的笑容,陈曦的眼眶瞬间湿润了。她知道,这些充满非遗特色的节日仪式,早已成为彼此感情的“粘合剂”,让“忠犬联盟”不再只是工作上的伙伴,更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如今,手作公益的事业越来越大,陈曦也成了别人眼中的“商界新贵”,但她和“忠犬联盟”的感情却从未改变——没有上下级的隔阂,没有利益的算计,只有彼此的信任、支持和陪伴。他们会一起为了非遗传承的小事忙碌,会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会一起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夕阳下,陈曦和伙伴们坐在庭院里,喝着茶,聊着天,偶尔传来阵阵笑声。她看着身边这些可爱又可靠的人,心里满是幸福和坚定。她知道,不管未来手作公益发展到多大规模,不管她获得多少荣誉和财富,与“忠犬联盟”的这些幸福日常,永远都是她最珍贵的财富。而这份感情,也会像非遗技艺一样,历经时光的沉淀,变得越来越深厚,越来越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