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系统规则:忠犬间和平共处(2/2)
为了落实这条规则,陈曦和大家一起制定了“任务分工流程表”:第一步,明确项目核心需求(如“教材编写”“文创设计”“活动执行”);第二步,列出擅长该领域的伙伴;第三步,让这些伙伴表达参与意愿;第四步,若只有一人愿意,则由其主导;若多人愿意,则投票选择(每人一票,项目相关方有最终建议权)。
第三条规则:定期召开“伙伴沟通会”,及时化解潜在矛盾
系统提示强调:“每月召开一次沟通会,每位伙伴需分享近期项目进展、遇到的困难及对其他伙伴的协作建议,避免矛盾积累。沟通会需遵循‘对事不对人’原则,聚焦问题解决,而非指责批评。”案例中举例:若沈亦舟觉得林砚舟在高校课程合作中沟通不及时,可在沟通会上提出“希望下次课程对接时,每周同步一次进度”,而非私下抱怨;若陆总监觉得赵村长提供的乡村文创信息不完整,可当场提出“需要补充产品尺寸和材质信息”,赵村长则需说明是否能提供及提供时间。
周教授特别认可这条规则:“人与人之间相处,最怕有话不说,时间久了就会产生误会。每月开一次沟通会,把问题摆到明面上解决,既能避免矛盾,还能让大家更了解彼此的工作,以后协作更顺畅。”林砚舟主动承担起沟通会的组织工作:“我来负责记录每次沟通会的要点,形成‘问题解决清单’,下次开会先检查上次问题的解决情况,确保每个问题都能落地。”
当天的资源整合会结束后,六位伙伴一起完善了系统规则的落地细节——陆总监搭建好了“非遗资源共享库”的框架,苏医生整理了“擅长领域清单”,林砚舟制定了“沟通会流程”,周教授则为每条规则补充了“非遗项目适配案例”。陈曦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再次打开系统面板,发现“忠犬联盟”的图标旁多了一个“规则生效”的标识,一条新的提示弹出:“检测到宿主成功落地‘忠犬和平共处规则’,伙伴间协作机制正式建立。触发‘联盟稳定效果’:1. 伙伴间矛盾发生率降低80%,协作效率提升60%;2. 系统将每月自动生成‘规则执行报告’,提示待优化的协作问题;3. 新增‘伙伴能力成长’模块,可记录每位伙伴在非遗项目中的能力提升,助力后续任务分配更精准。”
夕阳下,六位伙伴坐在传承馆的庭院里,围着刚建好的资源共享库电脑,一起录入各自的资源信息——周教授上传了最新整理的彝族银饰图谱,沈亦舟添加了赛车赛事的文创合作渠道,林砚舟录入了10所新增合作高校的联系方式。陈曦看着屏幕上不断丰富的资源库,又看了看身边说说笑笑的伙伴,突然明白:系统规则不是束缚,而是让“忠犬联盟”长期稳定的保障;和平共处不是靠忍让,而是靠清晰的规则、公平的分配和及时的沟通。
未来,他们还会一起推进更多非遗项目——可能是周教授主导的“非遗传承百科”编写,可能是沈亦舟主导的“非遗+赛车”主题乐园建设,也可能是赵村长主导的“乡村非遗体验民宿”打造。但无论推进哪个项目,有了这些规则,他们都能像上次峰会一样,彼此配合、互相支持,把每一个项目做好,让非遗传承的路走得更稳、更远。
陈曦拿起手机,对着庭院里的六位伙伴拍了一张照片,照片里的每个人都笑着,眼里满是对非遗传承的期待。她知道,有这样一群“忠犬伙伴”,有这样清晰的和平共处规则,手作公益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光明,那些古老的非遗技艺,也一定会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在新时代绽放出永不褪色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