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系统规则:忠犬间和平共处(1/2)
手作公益“非遗资源整合会”召开当天,陈曦刚把整理好的“全国非遗传承人通讯录”放在会议桌中央,就发现六位伙伴的目光都落在了她身上——周明远教授握着笔,准备记录会议要点;沈亦舟指尖转着竹编赛车模型,等着分配文创对接任务;林砚舟则拿着空白的分工表,随时准备补充细节。显然,经过上次峰会的协作,大家已经形成了“以陈曦为核心”的配合默契,但如何让这份默契长期延续,避免未来因资源分配、任务分工产生摩擦,成了陈曦必须解决的问题。
就在这时,系统面板突然自动弹出,屏幕中央出现一行醒目的标题——“忠犬伙伴和平共处规则体系”,下方跟着三条金色的规则说明,每条规则旁都配有具体的执行案例,像是为她的顾虑量身定制。
第一条规则:资源共享优先级,以非遗项目需求为核心
系统提示中明确标注:“当多位伙伴拥有同类资源时,优先匹配与当前项目契合度最高的资源,而非根据伙伴优先级排序。”后面还附带了一个具体案例:若手作公益要推进“高校非遗课程教材编写”,优先调用周明远教授的学术资源(非遗技艺历史资料)和林砚舟的校园资源(高校教材编写规范),而非沈亦舟的体育资源或赵村长的乡村资源;若推进“乡村非遗文创销售”,则优先调用赵村长的村寨渠道和陆总监的线上运营资源。
陈曦立刻将这条规则念给大家听,周教授率先点头:“这条规则很合理!非遗传承不是靠某个人的资源,而是要把合适的资源用在合适的地方。比如我手里的技艺图谱,给高校课程用最合适,给赛车文创用就不如沈亦舟的设计思路实用。”沈亦舟也跟着附和:“对!上次峰会我的体育资源用来做文创展示,赵村长的乡村故事用来丰富文化内涵,这样搭配才最好,要是硬让我去讲乡村故事,肯定讲不过赵村长。”
为了让规则落地,林砚舟主动提出:“我们可以建一个‘非遗资源共享库’,把每个人的资源分类标注——比如周教授的‘学术资源’园资源’项目启动前,先查资源库,再确定谁来主导,谁来配合。”这个提议立刻得到所有人的认可,陆总监当场表示愿意负责搭建线上资源库,方便大家随时更新和查询。
第二条规则:任务分工遵循“擅长领域+意愿优先”,避免强制分配
系统给出的解释是:“根据伙伴的核心能力与个人意愿分配任务,若多人擅长同一领域,则通过‘项目需求匹配度投票’决定,确保任务分配公平且高效。”案例中提到:若要举办“非遗技艺修复 workshop”,优先由苏医生主导(核心擅长领域),若苏医生因工作冲突无法参与,再投票从其他伙伴中选择协助者;若要设计“非遗+体育”文创,优先由沈亦舟主导,林砚舟的设计资源可作为辅助,而非让两人竞争主导权。
陈曦刚念完规则,苏医生就笑着说:“这条规则太及时了!上次峰会不会有人争着做事,是因为大家都想帮忙,但以后项目多了,难免会有擅长领域重叠的情况,靠投票决定既公平又能保证效果。”赵村长也补充道:“比如下次要搞乡村非遗体验活动,我肯定想主导,因为我熟悉村里的情况,但如果陆总监想参与,我们可以一起商量——我负责对接村民,他负责线上宣传,这样既发挥了我的优势,也用到了他的擅长领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